㴲
字义 反馈

复制

氵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3D32
汉语字典

氵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si

IRHM 86 、 IRHW 98

EHYU EHYN

VPIH

32117

3D32

[4413321531535]

㴲字概述

折叠展开

〔㴲〕字拼音是sī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3画。

〔㴲〕字是左右结构

〔㴲〕字仓颉码是EHYU EHYN 五笔是IRHM 86 、 IRHW 98 四角号码是32117 郑码是VPIH

〔㴲〕字的UNICODE是3D32。 十进制为15666,UTF-32:00003d32,UTF-8:E3 B4 B2。

㴲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拼音sī。水名, 河北省百泉河的古称。

㴲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0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642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590頁,第1

唐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𡘋音斯──水名。
說文》:水,出趙國,東入湡。

又,《集韻》:一曰水厓。

注解

〔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㴲〕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虒

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㴲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息移切頁碼364頁,第6

㴲水。出趙國襄國,東入湡。从水虒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卒茲反頁碼883頁,第3行,第1

㴲水,出趙國襄國中,東入湡。從水虒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廣平國南和縣有列葭水,東入㴲。」未知㴲所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息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159頁,第1許惟賢940頁,第3

㴲㴲水。出趙國襄國。東入湡。

段注《前志》襄國下云:又有蓼水,馮水。皆東至廣平國朝平入湡。按馮水當是㴲水之譌。字之誤也。廣平國南和下云:列葭水東入㴲。葢湡㴲二水今不可別矣。㴲入湡。湡入浸。浸入虖沱。虖沱移徙不常。故道今不可攷。《水經注・虖沱》篇佚。

从水。虒聲。

段注息移切。十六部。

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9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91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693頁
4說文校箋第471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433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58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67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5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1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455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381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807頁【補遺】第17638頁
14通訓定聲第2074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950頁【崇文】第3797頁
16說文句讀第1534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11頁,第10字

㴲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river in ancient time; today's Baiquanhe, water's edge; water-front; a bank; a limit

㴲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㴲(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㴲(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