㴑
字义 反馈

复制

ㄙㄨˋ

氵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3D11
汉语字典

氵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su

IYUT 86 、 IOUT 98

EITU

VTUZ

30147

3D11

[44141343153]

㴑字概述

折叠展开

〔㴑〕字拼音是sù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2画。

〔㴑〕字是左右结构

〔㴑〕字仓颉码是EITU 五笔是IYUT 86 、 IOUT 98 四角号码是30147 郑码是VTUZ

〔㴑〕字的UNICODE是3D11。 十进制为15633,UTF-32:00003d11,UTF-8:E3 B4 91。

〔㴑〕字的异体字是

㴑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ㄙㄨˋ

基本解释

同“”。《龍龕手鑑•水部》:“”,同“”。

㴑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3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634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582頁,第4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𡘋音素。
說文》: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或作遡、溯,亦作泝。

注解

〔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㴑〕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㡿

〔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ù] ⑴ 同“泝”。《龍龕手鑑•水部》:“㴑”,同“泝”。

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㴑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桑故切頁碼370頁,第28

異體𣶮、泝、溯

㴑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从水㡿聲。

遡㴑或从朔。

附注高翔麟字通:「泝,即㴑之省文。」《集韻・莫韻》:「㴑,或作遡、溯。」按:今通用「溯」為正體。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桑柞反頁碼908頁,第1行,第1

遡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從水㡿聲。

反切………頁碼908頁,第2行,第1

㴑或從辵、朔。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桑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221頁,第3許惟賢966頁,第9

遡逆流而上曰㴑洄。

段注《秦風》傳曰:逆流而上曰遡洄。順流而涉曰遡游。《釋水》同。涉作下。

㴑向也。

段注向當作鄉。淺人所改也。漢人書向背字皆作鄉。不作向。《中庸》素隱注曰:素讀爲攻城攻其所傃之傃。傃猶鄉也。按遡者,從其朔。傃者,從其素。故字从朔,从素。

水欲下,違之而上也。

段注此釋洄字之義。洄違曡韵。

从水。㡿聲。

段注桑故切。五部。

㴑或从辵朔。

段注朔亦聲也。

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3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936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06頁
4說文校箋第48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42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617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74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48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6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2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467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391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015頁【補遺】第17673頁
14通訓定聲第186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71頁【崇文】第3881頁
16說文句讀第1579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59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030頁,第7字

㴑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ame as U+6CDD 泝) to trace up to a source, to go against the srteam, water

㴑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㴑(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