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luàn ㄌㄨㄢˋ

乚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4E82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乚部

13画

12画

左右结构

luan

luàn

ECMN

BBU

PVLZ

22210

4E82

[3443542554545] 撇、点、点、撇、横撇/横钩、点、竖、横折钩、撇折、点、横撇/横钩、点、竖弯钩

乿

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郞段切頁碼486頁,第5

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𤔔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余謂字當从爪从又,爪、又皆謂手也。𤔔从爪、从又者,人以一手持絲,又一手持互以收之,絲易亂,以互收之,則有條不紊,故字訓治訓理也。如此則形義密合無間,許君之誤說顯然矣。」

附注《說文新證》:「與『𤔔』同字,加『乙』形為無義分化符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魯彖反頁碼1132頁,第6行,第2

亂治也。從𤔔,從乙。乙,治之也。

鍇注臣鍇曰:「乙者,治之難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郎段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959頁,第3許惟賢1285頁,第6

亂不治也。从乙𤔔。乙,治之也。

段注各本作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𤔔。文理不可通。今更正。亂本訓不治。不治則欲其治。故其字从乙。乙以治之。謂詘者𨔶之也。轉注之法。乃訓亂爲治。如武王曰予有亂十人是也。《𠬪部》𤔔,不治也。幺子相亂。𠬪治之也。文法正同。亦爲後人改竄不可讀。郎段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从乙,疑。

𤔔𢿢、䜌皆有治、亂二誼,亂亦同。《詩》「四始」亦作「四治」。《楚辭》 「亂曰」即终曰,始為治,終為亂。

从乙不可解。《說文》云「乙,治之也」,義不瞭。

白话解释

乱,理清杂丝。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理清纷杂的丝绪。字形也采用“”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作,從爪、從又,中像架子上纏著絲,表示用手整理架子上的亂絲,是亂字的初文。戰國文字二例,前者中體省去架子之形,殘餘亂絲,並增益四「口」,以示治理之義,後者增益「乙」字,以示治理之義。篆文承之戰國文字第二例。隸書承之而下體從又變作從寸,寸也義為手。楷書承之,下體仍從又,左體從「乙」,末端挑起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亂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63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24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922頁
4說文校箋第649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579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15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58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19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6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5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623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513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4100頁【補遺】第18120頁
14通訓定聲第3072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288頁【崇文】第5149頁
16說文句讀第2124頁
17說文新證第960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606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47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1336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