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āo ㄅㄠ ㄅㄛ

刂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5265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刂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bao bo

bāo

会意字

VIJH

NELN

XBKK

12900

0475

1694

5265

[5112413422] 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点、竖、竖钩

剥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北角切頁碼135頁,第29

異體

剝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聲。

𠚬

異體𠚩

𠚬剥或从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逼朔反頁碼350頁,第5行,第1

𠚬裂也。從刀彔聲。一曰彔,刻割也。

反切………頁碼350頁,第5行,第2

剝或從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北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719頁,第1許惟賢320頁,第2

𠚬裂也。

段注《衣部》曰:裂,繒餘也。謂𣧻破也。《夏小正》。二月剝鱓。以爲𡔷也。八月剝瓜。畜瓜之時也。剝棗。剝也者,取也。栗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後取之。故不言剝也。按剝鱓者,謂殘其皮。剝瓜棗者,謂殘其實。其用一也。《皮部》曰:剝取獸革。與剝鱓合。孔子《易傳》曰:致飾。然後通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竆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也。按此是剝訓盡。裂則將盡矣。《豳風》假剝爲攴。八月剝棗。毛曰:剝,擊也。音義云:普反。故知剝同攴也。《小正》傳云取。《毛傳》云擊。此後人訓詁必密於前人也。

从刀彔。彔,刻也。

段注說從彔之意。彔下云:刻木彔彔也。破裂之意。

彔亦聲。

段注北角切。三部。

一曰剝,割也。

段注此別一義。與上義相通。按此篆解說,合二徐本及尚書泰誓《正義》宋刻本參定。

剝或从

段注聲也。

白话解释

剥,割裂皮肤的极刑。字形采用“刀、录”会义。录,表示刻、割。“录”也是声旁这。,这是“剥”的篆文异体字,采用“卜”作声旁。

字形解说

《說文‧刀部》:「剝,裂(割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聲。」甲骨文剝作「」、「」二形。,從刀、彔聲,與篆文構形相同。彔表示音讀,兼表用刀割裂之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說文》另收從卜之異體「?」,與甲骨文「」形相同,從刀、卜聲。卜,模擬龜卜灼龜剝裂的聲音,表示音讀,兼表兆璺兆裂之義。《說文‧卜部》:「卜,灼剝(灸而裂之)龜也。」聲符卜、彔、剝古音相近,可相互替換。剝,本義是割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及楷書並以「剝」為正字,以「?」、「剥」為異體。臺灣標準字作「剝」,規範字作「剥」,聲符「彔」筆形小異。

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9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36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79頁
4說文校箋第179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169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60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06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48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8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08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7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38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658頁【補遺】第16694頁
14通訓定聲第147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62頁【崇文】第1445頁
16說文句讀第533頁
17章授筆記第186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56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445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