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éng ㄔㄥˊ

土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57C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土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cheng

chéng

形声字

FDNT 86 、 FDNN 98

GIHS

BHY

43150

1004

1939

57CE

[121135534] 横、竖、提、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

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氏征切頁碼454頁,第23

異體城

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聲。

𩫨

𩫨籒文城从𩫖

附注按:金文「城」亦從𩫏𩫏為城郭之象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示征反頁碼1068頁,第4行,第1

𩫨㠯盛民也。從土、成,成亦聲。

鍇注臣鍇按:《古今注》曰:「城,盛也,所以盛受人物。」此會意。

反切………頁碼1068頁,第5行,第1

籒文城從𩫖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氏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752頁,第2許惟賢1196頁,第4

𩫨㠯盛民也。

段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

从土成。

段注《左傳》曰: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成亦聲。

段注氏征切。十一部。

籒文城。从𩫏

白话解释

城,用来容纳万民的系列建筑群。字形采用“土、成”会义,“成”也是声旁。

字形解说

先秦文字裡的「城」字,有兩類構形,一類從,一類從土。像四面建有城樓之城邑,在「城」的涵義裡,從、從土,義近通用,均表示外有城垣之都邑。周原甲骨、西周金文「城」字從、從成;戰國金文、從土、從成。戰國中晚期楚簡則兩類並見,到戰國晚期秦簡文字始定形為從土、從成之左右結構,與篆文相同。籀文則上承周原甲骨、金文與戰國文字從一類文字,隸書、楷書繼承篆文。《說文‧土部》:「城,以盛民也。从土、成,成亦聲。」「城」字從、從土,都表示與外有城垣之都邑相關;從成,表示音讀,兼表安置之意,本義為城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兼形聲。

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0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15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62頁
4說文校箋第604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40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00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5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71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7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9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580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478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236頁【補遺】第17991頁
14通訓定聲第347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98頁【崇文】第4789頁
16說文句讀第1979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50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251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