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óng ㄘㄨㄥˊ

一部 共5画 上下结构 4E1B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一部

5画

4画

上下结构

cong

cóng

形声字

WWGF

OOM

ODOA

88100

0654

2052

4E1B

[34341] 撇、点、撇、捺、横

丛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徂紅切頁碼79頁,第3

叢聚也。从丵取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全通反頁碼219頁,第4行,第1

叢聚也。從丵取聲。

鍇注臣鍇曰:「此凡物叢萃也,草木之叢在艸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徂紅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10頁,第2許惟賢185頁,第2

叢聚也。

段注於曡韵得之。

从丵。取聲。

段注徂紅切。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取【州】聲。

从取聲者,因東侯對轉。

白话解释

丛,聚集。字形采用“丵”作边旁,“取”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木、叢聲,為叢的後起字。戰國文字字形從丵、取聲。從丵,像草木叢生形;取聲,聲兼義,指聚集而言。從丵、取聲,表示草木叢生而聚集在一起。篆文、楷書承戰國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叢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5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224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177頁
4說文校箋第109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102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36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62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45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3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64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109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80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208頁【補遺】第16470頁
14通訓定聲第23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25頁【崇文】第897頁
16說文句讀第310頁
17章授筆記第11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5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80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