㑹
字义 反馈

复制

huì ㄏㄨㄟˋ

人部 共12画 上中下结构 3479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人部

12画

10画

上中下结构

hui

huì

WGMJ

OMWA

ODKK

80606

3479

[341251212511]

㑹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黃外切頁碼166頁,第7

異體

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凡會之屬皆从會。

㣛古文會如此。

附注段玉裁注:「《禮經》:器之蓋曰會,為其上下相合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會字从合、𡆧聲(𡆧𨭗的初文,象𨭗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戶兑反頁碼414頁,第7行,第1

㣛合也。從亼,從曾省。曾,益也。凡會之屬,皆從會。

反切………頁碼414頁,第1行,第1

古文會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黃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890頁,第1許惟賢395頁,第1

㣛合也。

段注見《釋詁》。《禮經》。器之葢曰會。爲其上下相合也。凡曰會計者,謂合計之也。皆非《異義》也。

从亼,曾省。

段注三合而增之。會意。黃外切。十五部。

曾,益也。

段注說从曾之意。《土部》曰:增,益也。是則曾者,增之假借字。如曾祖,曾孫之曾卽含益義。

凡會之屬皆从會。

古文會如此。

白话解释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古文写法的“会”就是这样。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會」字像?之形,上像器蓋,下為器皿,中有供蒸食之箅子。從合而有,為「?」之初文。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後以器蓋上下相合,以示會合之義,引申為會合、會同等意思,轉注為從「金」、「會」聲之「?」,以保留其本義。後來本為蒸食用器之形義既失,逐漸不為人知。金文上承甲骨構形,別有兩種異體:一作從辵、會(或從合)的「?」、「」,用來表示會合、會同;有的則作從金、會聲的「?」,用來表示蒸食用器。戰國文字楚簡和秦〈新郪虎符〉構形已和篆文完全相同。《說文》古文從彳、合聲,則從金文而來,與魏〈三體石經〉「會」字古文無別。《說文‧會部》:「會,合也。」分析篆文構形從亼、從曾省,為異文會意。古文字上從亼,像器蓋;中為箅子,下像器皿,器蓋上下相合,表示會合之義。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本義為蒸食器之「?」。教育部標準字作「會」,規範字作「会」。

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29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42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34頁
4說文校箋第212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05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72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27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86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6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30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211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168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426頁【補遺】第16799頁
14通訓定聲第2620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436頁【崇文】第1741頁
16說文句讀第654頁
17說文新證第44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0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26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