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ào ㄗㄠˋ

辶部 共10画 半包围结构 9020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辶部

10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zao

zào

形声字

TFKP

YHGR

WMJ

34306

6644

5276

9020

[3121251454] 撇、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造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七到切頁碼52頁,第29

造就也。从辵吿聲。譚長說:造,上士也。

異體

艁古文造从舟。

附注高鴻縉《頌器考釋》:「(金文)𰍟,制造之本字,亦作艁,从宀,从舟,告聲。言屋或舟均人所製造也。後世通以造訪之造代之,久而成習,而𰍟與艁均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雌報反頁碼152頁,第6行,第2

艁就也。從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

鍇注臣鍇按:《禮》有「造士」也。

反切………頁碼152頁,第7行,第1

古文造從舟。

鍇注臣鍇曰:「天子造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七到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81頁,第8許惟賢126頁,第4

艁就也。

段注造就曡韵。《廣雅》。造,詣也。

从辵。告聲。

段注七到切。古音在三部。

譚長說造,上士也。

段注《王制》。𦫵於司徒者不征於鄉。𦫵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注。造,成也。能習禮則爲成士。按依鄭則與就同義。

古文造。从舟。

段注《釋水》。天子造舟。《毛傳》同。陸氏云:《廣雅》作艁。按艁者,謂並舟成梁。後引伸爲凡成就之言。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引申為初作之造(造舟)。襍䔏【奏】之䔏本作造。

造,即皂隸之造士。

因造就義引申為初始,即造字(即造隸之造字?)。造之引申為襍凑之凑之正字。(造舟,即數舟(木?)絣龓也)造次係雙聲連語,因造、次雙聲,故一次亦作一造。

就也。引申為雜凑(䔏字),蓋造舟由木凑拼也。造次雙聲聯語,故有「一次」作 「一造」者。

白话解释

造,作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告”作声旁。谭长说,拥有制造技术的人,属于上士阶层。艁,这是古文写法的“造”,字形采用“舟”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辵、聲(甲骨文有(早)字,即金文以下造、、艁、、鋯……等字所從聲符「」之來源,與「告」為不同字。唯西周晚期以後,漸與「告」形混同);或從舟、聲;戰國文字從辵、聲,「」漸訛同「告」;篆文從辵、告聲;《說文》古文從舟、告聲;隸書、楷書從辵、告聲。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於甲骨文釋為「早」與「造」義無關,故不兼義。其從「舟」者亦為義符,表示「造舟」,與「造」之「製作」義有關;從「」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戰國文字以下或從「告」聲者,亦無兼義功能,《說文》釋「告」之本義為「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此義亦與「造」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造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0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48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26頁
4說文校箋第70頁,第18字
5說文考正第65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223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9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98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4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41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70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53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464頁【補遺】第16351頁【補編】第14879頁
14通訓定聲第112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51頁【崇文】第601頁
16說文句讀第202頁
17說文新證第123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81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41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83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