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àn ㄐㄧㄢˋ xiàn ㄒㄧㄢˋ

見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898B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見部

7画

上下结构

jian xian

jiàn xiàn

HQB

BUHU

LR

60212

898B

[2511135] 竖、横折、横、横、横、撇、竖弯钩

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下反切古甸切頁碼284頁,第1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注段玉裁注:「用目之人也,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經硯反頁碼717頁,第7行,第1

見視也。從目、儿。凡見之屬,皆從見。

鍇注臣鍇曰:「目儿爲見,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下反切古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627頁,第1許惟賢713頁,第2

見視也。

段注析言之有視而不見者,聽而不聞者。渾言之則視與見,聞與聽一也。《耳部》曰:聽,聆也。聞,知聲也。此析言之。

从目儿。

段注用目之人也。會意。古甸切。十四部。

凡見之屬皆从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意。

白话解释

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目」和「人」構成,會以視義。金文三例,承甲文而來,只是第三例之「人」以反向呈現,而人在甲文中本可正、反書寫,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二例,也是上從目、下從人,和甲、金文之形一致。篆文最合甲文第二例。字經隸書,所從之人變作「儿」,而儿、人本為一字,音、義全同,則其上承篆文之形應無疑義。楷書沿之,無所改易。以上諸形,都由目、儿二字構成,又和目、儿二字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58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09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41頁
4說文校箋第362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42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23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10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29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2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21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352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9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656頁【補遺】第17302頁
14通訓定聲第291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43頁【崇文】第2969頁
16說文句讀第1161頁
17說文新證第69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76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26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