歍
笔顺 反馈

复制

欠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6B4D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欠部

14画

10画

左右结构

wu

WNGW 86 、 QOQW 98

HFNO

RZAR

27382

6B4D

[32511544443534] 撇、竖、横折、横、横、横折钩、点、点、点、点、撇、横撇/横钩、撇、捺

歍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下反切哀都切頁碼286頁,第23

歍心有所惡,若吐也。从欠烏聲。一曰口相就。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宛都反頁碼725頁,第6行,第3

歍心有所惡若吐。從欠烏聲。一曰口相就。

鍇注臣鍇按:《山海經》曰:「相析之所以歍爲澤谿。」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下反切哀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643頁,第4許惟賢720頁,第6

歍心有所惡若吐也。

段注心有所惡。若欲吐而實非吐也。《山海經》曰:其所歍所尼。郭曰:歍嘔猶噴吒。范注《太玄》曰:歐歍,逆吐之聲也。按此所謂喑噁。噁卽歍之或字也。喑於䲴切。噁烏路切。喑噁言其未發也。叱吒言其已發也。《太玄》則歐歍之歐謂吐。歍謂欲吐未吐。

从欠。烏聲。

段注哀都切。五部。

一曰歍𣤶

段注二字舊奪。今依《廣韵》一屋蹴字下補。

口相就也。

段注謂口與口相就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𣤶(口相就也)。唐朝有「鳴唼」二字亦訓口相就,即今接吻也。

唐人譯佛經有「鳴唼」,正當作歍接。

𣤶,口相就也。唐人有「嗚唼」二字,即今之接吻,其正字=歍𣤶

𣤶【烏蹙】,口與口相就也=唐「嗚唼」=今西人之接吻。

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64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71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46頁
4說文校箋第36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346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24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13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32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4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23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35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97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8721頁【補遺】第17312頁
14通訓定聲第1557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48頁【崇文】第2989頁
16說文句讀第1175頁
17章授筆記第362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79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33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