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wéi ㄨㄟˊ

囗部 共12画 全包围结构 570D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囗部

12画

9画

全包围结构

wei

wéi

LNHH 86 、 LNKG 98

WDMQ

JDJM

60506

570D

[255212511521] 竖、横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横

圍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羽非切頁碼203頁,第12

圍守也。从囗韋聲。

附注承培元廣答問疏證:「『囗,回也,象回币之形』,『圍,守也』(此攻圍正字),義本相別,今有圍,無囗,圍兼二義。」按:甲骨文、金文像人圍攻或圍守城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于歸反頁碼518頁,第6行,第1

圍守也。從囗韋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羽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11頁,第4許惟賢490頁,第9

圍守也。从囗。韋聲。

段注羽非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守也,不放也,圍城,别言;囗,不必守,通言。「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京氏《易》作「犯違」,訓對抗,亦通。

與囗實一字。

範囗。圍守。

白话解释

围,城池防御。字形采用“囗”作边旁,采用“韋”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從止、聲。止像左腳掌,像右腳掌,都屬象形,在此表示眾人;,像四周封閉包圍的樣子,在此表空間。二者相合,可會以包圍的意思。另一形作,在空間裡多了,以示被圍之人。金文第一例,止、二字填實,外增字,可會以被包圍的意思,構形為從止、聲。第二例,顯然承自甲文第二例。第三例二止分別置於其內之上下,以示包圍之義,再加於外,以表其聲。戰國文字二例,應承自金文第三例。篆文作,和金文全同,承自於彼,當可確信。隸書、楷書之形都沿篆文以定體。自金文第三例以下,都是從韋、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13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398頁
4說文校箋第257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49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88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4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2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0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7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5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04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6442頁【補遺】第16945頁
14通訓定聲第222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34頁【崇文】第2133頁
16說文句讀第814頁
17章授筆記第268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5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18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