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uǎn ㄐㄩㄢˇ quán ㄑㄩㄢˊ

扌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6372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扌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juan quan

juǎn quán

RUDB 86 、 RUGB 98

QFQU

DUYY

59012

6372

[12143113455] 横、竖钩、提、点、撇、横、横、撇、捺、横折钩、竖弯钩

捲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巨員切、居轉切頁碼407頁,第6

捲气勢也。从手𠨟聲。《國語》曰:「有捲勇。」一曰捲,收也。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居轉切,以爲捲舒之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衢員反頁碼977頁,第2行,第2

捲氣勢也。從手卷聲。《春秋國語》曰:「予有捲勇。」一曰捲收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巨貟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431頁,第2許惟賢1057頁,第4

捲气埶也。

段注謂作气有勢也。此與拳音同而義異。《小雅・巧言》。無拳無勇。《毛傳》曰:拳,力也。《齊語》。桓公問曰: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韋云:大勇爲拳。此皆叚拳爲捲。葢與古本字異。《齊風》箋云:㩲,勇壯也。㩲者,捲之異體。

从手。卷聲。

段注巨貟切。十四部。按《五經文字》本部權字下曰:从手作㩲者,古拳握字。从手之㩲,字書韵書皆不錄。惟盧令《鄭箋》云:鬈讀當爲㩲。㩲,勇壯也。又《吳都賦》。覽將帥之㩲勇。李注云:《毛詩》無拳無勇。㩲與拳同。此㒳處字,今雖譌作權。从木。然可知其必《五經文字》所謂从手之字也。是可以知字書,韵書遺屚之古字甚多。莫之能補。古書之譌繆亦甚多。莫之諟正也。

《國語》曰:有捲勇。

段注《齊語》文。《廣韵》引《說文》,有上有子字。

一曰捲,收也。

段注此別一義。卽今人所用舒卷字也。《論語》。卷而懷之。叚卷字爲之。《廣韵》書弮字亦當作捲。此義音居轉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小雅•巧言》「無拳無勇」,拳(體)即捲(用)之引申字。權力之權,或即捲字。捲即力,所謂氣勢也。權,黄華[木]也。權衡亦當作捲,有氣勢使之輕重。權骨亦從權衡引申,亦當作捲。權為權骨,衡為額,皆借物比喻意。

或體為權,今權力等字,乃㩲之誤。權力當作捲。權,黄花[木]也。權衡亦當作捲,以力平其重輕,故當從「捲,氣勢」引申。

氣勢也。權力=捲力,捲即力(?),即所謂氣勢也。權,黄花[木]也。義别。權衡亦當作捲衡(有力也)。有氣勢,即能輕重于其間。權骨亦=捲骨。古額稱衡,蓋古人往往假物以比喻也。○拳、捲義相近,惟拳屬形體,捲為氣勢也。「無拳無勇」,拳(體)即捲(用)之引申字(?)。

捲力非權,捲即力,即所謂氣勢也。權,黄花[木]也。權衡字亦當作捲(有力也),有氣勢即能輕重于其間。權骨字亦當作捲。古額稱衡,蓋古人往往假物以比喻也。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卷聲。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卷」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卷」字的本義為「部曲」(依段注本《說文》改為「膝曲」),引申為彎曲,此義與「捲」密切相關,因此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4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29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72頁
4說文校箋第537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82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177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00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01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7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20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515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262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1948頁【補遺】第17821頁
14通訓定聲第299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63頁【崇文】第4249頁
16說文句讀第1752頁
17章授筆記第506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09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126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