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iàn ㄅㄧㄢˋ

言部 共23画 上下结构 8B8A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言部

23画

16画

上下结构

bian

biàn

XYXT 86 、 YXXT 98

VFOK

ZSMO

22408

8B8A

[4111251554444554444313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撇、捺

變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祕戀切頁碼97頁,第26

𣀵

異體

𣀵更也。从攴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祕戀反頁碼261頁,第2行,第2

𣀵更也。從攴䜌聲。

鍇注臣鍇曰:「攴有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祕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93頁,第2許惟賢221頁,第1

𣀵更也。从攴。䜌聲。

段注祕戀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

字形解说

金文從音、弁聲,隸定當作「」。戰國文字從又、䜌聲;篆文從攴、䜌聲。隸書同戰國文字,楷書同篆文。金文「」從「音」為義符,表示與音樂有關,從「弁」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弁」字本義為「冕也」,與「」義無關。不過,如果把「弁」看成「變」的造字假借,那麼「」從「弁/變」就有兼義的功能了。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變」字從「攴」或「又」為義符,表示是與手部有關的動作;從「䜌」為聲符,可能有兼義功能,依《說文》,「䜌」字本義為「亂也」,此義與「變」有關,事物要變,多半是因為原來太亂;或者事物本來好好的,但是變了就容易亂,因此「變」從「䜌」聲,可能有兼義功能。「」或「變」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

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92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264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10頁
4說文校箋第129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23頁,第23字
6說文今釋第43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5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76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3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78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28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95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648頁【補遺】第16545頁
14通訓定聲第306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60頁【崇文】第1037頁
16說文句讀第371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48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335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