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ㄨˋ

金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9332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金部

16画

8画

左右结构

lu

QVIY

CNME

PXKV

87199

9332

[3411243151124134]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捺

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34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309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297頁,第6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𡘋音六。
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
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
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
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
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
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
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
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吳語〉:今大國越錄。〔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
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
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
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
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
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𡘋盧谷切,音祿──錄錄,不自異也。
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
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良據切,音慮──寬省也。揚子《𤣥》:蹛于狴獄,三歲見錄。王涯說通作慮
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寃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注解

〔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錄〕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彔

〔錄〕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錄聲。本义是綠色金屬。

〔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ù] ⑴ 記載,抄寫⑵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⑶ 採取,任用

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