斄
笔顺 反馈

复制

ㄌㄧˊ tái ㄊㄞˊ

攵部 共19画 半包围结构 6584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攵部

19画

15画

半包围结构

li tai

tái

FITW 86 、 FTDW 98

JKMDO

BDOO

58298

6584

[1123431341313434234] 横、横、竖、撇、点、撇、横、撇、点、横、撇、横、撇、点、撇、点、竖、撇、捺

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37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476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424頁,第16

古文: 𠩬

集韻》:湯來切──同「邰」。
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斄,周后稷所封。〔註〕同「邰」。
〇〔按〕《字彙》又音離,訓斄牛,非是。
集韻牛字从𥝢

注解

〔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攴部

〔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í、tá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𠩺、來

〔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í] ⑴ 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⑵ 牦牛:“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tái] ⑴ 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南。⑵ 古县名,秦置,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