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léi ㄌㄟˊ

雨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96F7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雨部

13画

5画

上下结构

lei

léi

会意字

FLF

MBW

FVKI

10601

7191

3255

96F7

[1452444425121] 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竖、横折、横、竖、横

雷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8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372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362頁,第7

古文: 𤴐𩂩𩇓𤳳 、 䨓 、 𩄣 、 靁 、 㗊 、 𤴑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𡘋音罍。
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
易・說卦》:震爲雷。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𤣥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
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
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既澤。〔傳〕雷夏,澤名。

又,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國名。
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又,州名。
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又,姓。
前漢・淮南衡山王傳》:郎中雷被。

又,音纍。
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
〇〔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
𡌨》:推石自高而下也。
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郎對反。
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又,《正字通》:擊鼓曰雷。〈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注解

〔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雨部

〔雷〕字拼音是lé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田,五行属

〔雷〕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éi] ⑴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⑵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⑶ 〔~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⑷ 姓。

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雷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