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kuài ㄎㄨㄞˋ

口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5672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口部

16画

13画

左右结构

kuai

kuài

KWGJ

ROMA

JOLK

68066

5672

[2513412524312511] 竖、横折、横、撇、捺、横、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8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211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39頁,第2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夬切,音快。
說文》:咽也。

又,《詩・小雅》:噲噲其正。〔箋〕噲噲猶快快也,寬明之貌。

又,《說文》:一曰嚵噲也。

又,姓。
廣韻》:〈孝子傳〉有噲參,鵠銜珠與之。

又,《集韻》:烏快切,音䵳──小咽。

又,《集韻》:古邁切,音夬──人名。燕王噲。

又,古外切,音膾──地名。
史記》魏敗趙於噲,通作澮。
〇〔按〕《史記・趙世家》:魏敗我澮。本作澮,水名也。
集韻》从口,未知何據。

又,入聲,古活切,音括──腫噲,顏色剝錯也。王叔之曰:盈虛不常貌。
莊子・讓王篇》:曾子居衞,縕袍無裏,顏色腫噲,手足腁胝。

注解

〔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噲〕字拼音是ku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會

〔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ài] ⑴ 咽下去。⑵ 喙,鳥獸嘴。⑶ 古同“快”,暢快。

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