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ǔ ㄔㄨˇ

虍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8655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虍部

11画

5画

半包围结构

chu

chǔ

HATM 86 、 HTWV 98

YPHEN

IHRQ

21241

8655

[21531535435]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撇/横钩、捺、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2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073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1046頁,第19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𡘋音杵。
玉篇》:居也。
詩・王風》:莫或遑處。

又,止也。
詩・王風》: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
詩・大雅》:于時處處。

又,歸也。
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又,分別也。
晉書・杜預傳》:處分既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又,制也。
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𠛬,而不能禁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
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又,州名。
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
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𠛬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又,通杵。
公羊傳・僖十二年》:𨻰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

說文》作処。

廣韻》:俗作䖏。

注解

〔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處〕字拼音是chǔ,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処

〔處〕字造字法是會意。从几,从夂,或从処,虍( hū )聲。「処」即「處」的古字,於六書爲會意。金文加聲旁「虍( hù )」變成了形聲字。本义是中止;停止。

〔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ǔ] ⑴ 居住⑵ 存在,置身⑶ 跟別人一起生活,交往⑷ 決定,決斷⑸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⑹ 止,隱退 [chù] ⑴ 地方⑵ 點,部分⑶ 機關,或機關、團體、單位裏的部門

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