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ㄎㄜˋ

刂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523B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刂部

8画

6画

左右结构

ke

形声字

YNTJ

YOLN

SZOK

02800

0466

3144

523B

[41533422] 点、横、撇折、撇、撇、点、竖、竖钩

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9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67頁,第5

古文: 𠞫

唐韻》:苦得切;《集韻》、《韻會》:乞得切,𡘋音克。
說文》:鏤也。从刀,亥聲。一曰痛也。
玉篇》:割也。

又,《廣韻》:剝也。

又,《韻會》:刻薄,慘覈也。

又,《爾雅・釋器》:木,謂之刻。

又,《韻會》:刻,漏也。鍥漏箭,以𠋫日晷爲刻,故因謂晷度曰刻。

又,害也。
書・微子》:我舊云刻子。〔註〕我前日所言,適以害子。

又,《爾雅・釋獸》:豕,其跡刻。〔疏〕其跡名刻。

注解

〔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刻〕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亥、刂,五行属

〔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刀,亥声。本义是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è] ⑴ 雕,用刀子挖⑵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⑶ 时间⑷ 形容程度极深⑸ 不厚道⑹ 同“克”。

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