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ㄐㄧˋ

八部 共16画 上中下结构 5180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八部

16画

14画

上中下结构

ji

形声字

UXLW

LPWTC

TIEO

12801

0370

2829

5180

[2113525121122134] 竖、横、提、撇、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点

冀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4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28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5頁,第22

唐韻》:九利切;《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𡘋音驥。
說文》:北方。从北,異聲。〔徐曰〕北方之州也。
玉篇》:北方州,故从北。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廣韻》:九州名。
晉書・地理志》:冀州,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舜以南北闊大,分衞以西爲幷州,燕以北爲幽州。

又,欲也。
左傳・僖三十三年》:鄭有備矣,不可冀也。

又,姓。
韻會》:晉大夫冀苪。

又,《韻補》叶苟起切,音已
楚辭・九辯》:心搖悅而日𡴘兮,然惆悵而無冀。

注解

〔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八部

〔冀〕字拼音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北、異,五行属

〔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北,异( yì )声。本义是冀州。古九州之一。

〔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ì] ⑴ 希望⑵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⑶ 姓。

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