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ㄐㄧ

氵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6FC0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氵部

16画

13画

左右结构

ji

形声字

IRYT

EHSK

VNSM

38140

3423

2804

6FC0

[4413251141533134] 点、点、提、撇、竖、横折、横、横、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捺

激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57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654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602頁,第28

唐韻》、《集韻》、《韻會》:吉歷切;《正韻》:訖逆切,𡘋音擊。
說文》: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
前漢・溝洫志》:爲石隄激使東注。激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激去其水也。

又,衝也。潘岳詩:驚湍激巖阿。

又,《水經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激。

又,言論過直爲激切。
後漢・𨻰寵傳》:言事者必多激切。

又,感激也。
後漢・蔡邕傳》:感激忘身。

又,違俗立異爲激詭。
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冉或作丹。

又,激楚,淸聲也。
楚辭・九歌》: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又,姓。
前漢・淮南王傳》有激章。

又,《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𡘋音叫──湍流貌。一曰風聲。

又,《集韻》:堅堯切,音驍──與憿同,幸也。通作僥、徼。

注解

〔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激〕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敫,五行属

〔激〕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ī] ⑴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⑵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⑶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⑷ 感情冲动⑸ 急剧的,强烈的⑹ 过分直率⑺ 〔~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⑻ 〔~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⑼ 〔~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⑽ 鲜明

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