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dào ㄉㄠˋ

辶部 共12画 半包围结构 9053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辶部

12画

9画

半包围结构

dao

dào

形声字

UTHP

YTHU

WUNL

38306

6670

2132

9053

[431325111454] 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横、点、横折折撇、捺

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262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1246頁,第4

古文: 𨕥 、 衟 、 𡬹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𡘋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既道。〔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𡘋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𨢄

注解

〔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道〕字拼音是dào,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首,五行属

〔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是供行走的道路。

〔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ào] ⑴ 路,方向,途径⑵ 指法则、规律⑶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⑷ 方法,办法,技术⑸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⑹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⑺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⑻ 说,讲⑼ 用语言表示情意⑽ 线条⑾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⑿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⒀ 量词⒁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