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ì ㄓˋ

氵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6CBB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氵部

8画

5画

左右结构

zhi

zhì

形声字

ICKG

EIR

VZJ

33160

3112

5446

6CBB

[44154251] 点、点、提、撇折、点、竖、横折、横

乿

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67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614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561頁,第11

古文: 乿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𡘋音持──水名。
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
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𡘋音穉──亦理也。
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體。

又,校也。
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
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
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
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
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
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
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𡘋直吏切。

注解

〔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治〕字拼音是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台,五行属

〔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 )。本义是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管理,处理⑵ 整理⑶ 惩办⑷ 医疗⑸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⑹ 从事研究⑺ 安定⑻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⑼ 姓。

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