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xié ㄒㄧㄝˊ jiā ㄐㄧㄚ

扌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631F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扌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xie jia

xié jiā

形声字

RGUW 86 、 RGUD 98

QKT

DBUO

55080

2188

4814

631F

[121143134] 横、竖钩、提、横、点、撇、横、撇、捺

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34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432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379頁,第12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𡘋音協。
說文》:俾持也。
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
詩・大雅》:既挾四鍭。
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

又,《爾雅・釋言》:藏也。
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又,《廣韻》:懷也、護也。
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又,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

又,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𨢄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

又,《集韻》:尸牒切,音蜨──亦持也。
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又,《集韻》:訖洽切;《正韻》:古洽切──𡘋與夾同,亦持也。又,《集韻》、《韻會𡘋子洽切,音啑。又,《集韻》:吉協切,音頰。又,作荅切,音匝──義𡘋同。或作抸。

又,《集韻》、《韻會𡘋卽協切──與浹通。
詩・大雅》:使不挾四方。〔傳〕挾,達也。〔疏〕挾者,周匝之義,故爲達。
周禮・天官・大宰》:縣治象之灋于象魏,挾日而斂之。〔註〕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釋文〕又作浹。
荀子・禮論篇》:方皇周挾。〔註〕挾讀爲浹。匝也。

又,《正韻》:卽涉切,音接──義同。

注解

〔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é、ji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夾

〔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 ⑴ 均见“挟”。

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