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tán ㄊㄢˊ

阝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90EF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阝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tan

tán

形声字

OOBH

FFNL

UOUY

97827

6756

5916

90EF

[4334433452] 点、撇、撇、点、点、撇、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8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273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1259頁,第22

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切,𡘋音談──國名。
說文》:少昊之後所封。
春秋・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又,〈昭十六年〉:郯子來朝。

又,邑名。
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海郡。

又,姓。
集韻》:郯以國爲氏。通作談。

注解

〔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郯〕字拼音是t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炎、⻏,五行属

〔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án] ⑴ 〔~城〕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