凘
笔顺 反馈

复制

冫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51D8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冫部

14画

12画

左右结构

si

UADR 86 、 UDWR 98

IMTCL

TDEP

32121

51D8

[41122111343312] 点、提、横、竖、竖、横、横、横、撇、点、撇、撇、横、竖

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冫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3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60頁,第34

古文: 𠗧

唐韻》:息移切;《集韻》:山宜切;《韻會》:相支切;《正韻》:相咨切,𡘋音斯。
說文》:流冰也。从仌,斯聲。〔徐曰〕冰解而流也。
風俗通》:冰流曰凘,冰解曰冸。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先齊切,音嘶──義同。

又,《正韻》:息漬切,斯去聲──義同。

注解

〔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冫部

〔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冫、斯

〔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ī] ⑴ 解冻后随水流动的冰块:“流~纷兮将来下。”

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