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ì ㄕˋ shí ㄕˊ

艹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83B3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艹部

10画

7画

上下结构

shi

shì shí

形声字

AJFU

TADI

EKDS

44640

5535

6110

83B3

[1222511124] 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

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6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017頁,第1

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吏切,音侍。
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𦸎𦱎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注解

〔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ì、sh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時

〔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í] ⑴ 均见“莳”。

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