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náo ㄋㄠˊ

钅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94D9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钅部

11画

6画

左右结构

nao

náo

形声字

QATQ

OPJPU

PHGR

85712

6984

7883

94D9

[31115153135] 撇、横、横、横、竖提、横、斜钩、撇、横、撇、竖弯钩

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62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321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1309頁,第21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𡘋音呶。
說文》: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
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
釋名》:鐃,聲鐃鐃也。
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又,奏樂所用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鼓聲爲陽,故謂文;鐃聲爲隂,故謂武。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又,與譊通。
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
〇〔按〕《風俗通》作譊。

又,《集韻》、《正韻𡘋女敎切──與橈同。
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注解

〔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鐃〕字拼音是n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堯

〔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áo] ⑴ 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比鈸大。⑵ 古代軍中樂器,像鈴鐺,但沒有中間的錘。

铙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铙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