羛
笔顺 反馈

复制

ㄧˋ ㄒㄧ

⺷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7F9B
汉语字典

⺷部

11画

5画

上下结构

yi xi

UGXJ

TGLLN

UCYN

80527

7F9B

[43112151532] 点、撇、横、横、竖、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羛字概述

折叠展开

〔羛〕字拼音是yì,xī 部首是⺷, 总笔画是11画。

〔羛〕字是上下结构

〔羛〕字仓颉码是TGLLN 五笔是UGXJ 四角号码是80527 郑码是UCYN

〔羛〕字的UNICODE是7F9B。 十进制为32667,UTF-32:00007f9b,UTF-8:E7 BE 9B。

〔羛〕字的异体字是

羛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ㄧˋ

基本解释

古同“”。

2ㄒㄧ

基本解释

〔~阳〕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内黄县西南。

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羊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72頁,第25

同文書局本: 第951頁,第42

標點整理本: 第916頁,第16

廣韻》:魚倚切;《集韻》:語綺切,𡘋音蟻。
說文》:魏郡有羛陽鄕,讀若錡。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
後漢・光武帝紀》:大破五校於羛陽,降之。〔註〕羛陽,聚名,屬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堯城縣東。
左傳》云: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于戲陽。杜預註云:內黃縣北有戲陽城。戲與羛通。

又,《集韻》:虛宜切,音犧──義同。

又,《集韻》:宜寄切,音議──義通作羛。
說文》:《墨翟書義》從羛。
〇〔按〕《說文》在我部,今倂入。

注解

〔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羊部

〔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ì、x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𦍌、弗

〔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古同“义”。 [xī] ⑴ 〔~阳〕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内黄县西南。

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羛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宜寄切頁碼422頁,第7

義己之威儀也。從我、羊。

鉉注臣鉉等曰:此與善同意,故从羊。

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

附注王筠釋例:「義下當云『我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魚智反頁碼1009頁,第3行,第2

羛己之威儀也。從我,從羊。

鍇注臣鍇曰:「通論詳矣。」

反切………頁碼1009頁,第3行,第3

墨翟書義。從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鄉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宜寄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529頁,第2許惟賢1099頁,第5

羛己之威義也。

段注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宮。象人腹。故謂身曰己。義各本作儀。今正。古者威儀字作義。今仁義字用之。儀者,度也。今威儀字用之。誼者,人所宜也。今情誼字用之。鄭司農注《周禮・肆師》。古者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爲誼。是謂義爲古文威儀字。誼爲古文仁義字。故許各仍古訓。而訓儀爲度。凡儀象,儀匹,引申於此。非威儀字也。古經轉寫旣久。肴襍難辨。據鄭,許之言可以知其意。威義古分言之者,如北宮《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義,詩言令義令色,無非無義是也。威義連文不分者,則隨處而是。但今無不作儀矣。《毛詩》。威義棣棣。不可選也。傳曰:君子望之儼然可畏。禮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閒習也。不可選,物有其容不可數也。義之本訓謂禮容各得其宜。禮容得宜則善矣。故文王,我將《毛傳》皆曰:義,善也。引申之訓也。

从我。从羊。

段注威儀岀於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𣃔制也。从羊者,與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墨翟書》義从弗。

段注《墨翟書》、《藝文志》所謂《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義無作羛者。葢歲久無存焉爾。从弗者,葢取矯弗合宜之意。

巍郡有羛陽鄉。讀若錡。

段注此以地名證羛字。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䚻俗方語。如蓮勺呼輦酌。卑水呼班水。鮦陽呼紂陽。大末呼闥末。剡呼舌剡反。酈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數。羛陽讀若錡,同也。然注家皆讀羛陽,虛宜切。與錡音稍不同也。

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鄉也。

段注按此十二字。乃後人箋記之語。非許語也。鄴,內黃皆魏郡屬縣。羛陽鄉本在內黃北二十里。司馬紹統《郡國志》曰:魏郡內黃有羛陽聚。劉注。世祖破五校處。《光武紀》大破五校於羛陽降之。李注。羛陽聚屬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堯城縣東。諸本有作茀者,誤也。《左傳》。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於戲陽。杜注。內黃縣北有戲陽城。按漢晉皆在內黃北。魏地形志無內黃縣。當是倂於鄴。則羛陽亦在鄴矣。故知必後人箋記語也。戲羛音同。許宜反。《左氏傳》。有戲陽速。則戲陽又爲氏姓。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威儀。仁義當作誼。

从羊我聲,威義而加己者,因入我部。

威義。仁誼。

威義。仁誼。

白话解释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 其“羛”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字形解说

甲骨文「義」字作「」、「」,像兵器之形,本不從羊,有的構形柄飾作羊角形。金文作「」、「」,柄飾已訛變為「羊」,構形作從我、從羊。戰國文字所從之「羊」,省略羊身,只用「=」標注省文。篆文構形承自西周金文。戰國楚簡「弗」除多作「」,並作「」、「」等形,訛變作「戈」形,「我」、「戈」皆為兵器,義近通用,此或為篆文或體「」從「弗」之由來。「義」本「儀」字之初文,《說文》:「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義,本「儀禮」之「儀」。假借為適宜、準則等義,義形於色的本義消失,轉注為從「人」、「義」聲的「儀」,以保留其本義,義從羊、從我。「我」本兵器,表示儀仗;從羊,表示祭祀。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教育部標準字作「義」,規範字作「义」。「義」改為「义」,是整字改換,見《京本通俗小說》。

義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6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7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01頁
4說文校箋第559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02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85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11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24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8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33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537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41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382頁【補遺】第17875頁
14通訓定聲第191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02頁【崇文】第4405頁
16說文句讀第1825頁
17章授筆記第53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99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74頁,第3字

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羛(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羛(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羛(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