幐
字义 反馈

复制

téng ㄊㄥˊ

巾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5E50
汉语字典

巾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teng

téng

EUDH 86 、 EUGH 98

BFQB

QULI

79227

5E50

[3511431134252] 撇、横折钩、横、横、点、撇、横、横、撇、捺、竖、横折钩、竖

幐字概述

折叠展开

〔幐〕字拼音是téng 部首是巾, 总笔画是13画。

〔幐〕字是左右结构

〔幐〕字仓颉码是BFQB 五笔是EUDH 86 、 EUGH 98 四角号码是79227 郑码是QULI

〔幐〕字的UNICODE是5E50。 十进制为24144,UTF-32:00005e50,UTF-8:E5 B9 90。

〔幐〕字的异体字是

幐的意思

折叠展开

téngㄊㄥˊ

基本解释

古代人佩带的香囊。

指袋子:“以~盛粮”。

幐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備考・未集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3833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613頁,第77

標點整理本: 第967頁,第40

搜眞玉鏡》:同「幐」。

注解

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備考・未集,康熙部首是肉部

𦞊〕字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肉、帣

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幐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徒登切頁碼254頁,第2

𦩫

異體幐、𦞊

𦩫囊也。从巾𦩎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徒朋反頁碼651頁,第4行,第2

𦩫嚢也。從巾朕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徒登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442頁,第2許惟賢631頁,第5

𦩫囊也。

段注《離騷》。蘇糞壤以充幃。王注。幃謂幐。幐,香囊也。按凡囊皆曰幐。王望文爲說耳。《玉篇》曰:兩頭有物謂之幐擔。《廣韵》曰:囊可帶者。或借縢爲之。

从巾。朕聲。

段注徒登切。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與帒同。黱同黛,螣同𧎢可證。

囊也。音轉為袋,猶黱轉黛、螣轉𧎢,皆之蒸對轉。

朕在蒸部(六部),代在之部(一部),之蒸對轉,故俗作袋。黱同黛,螣同𧎢可證。

黱後作黛(係之蒸對轉),故可知幐即帒。

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9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636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486頁
4說文校箋第321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306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10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88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9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3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97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316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259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835頁【補遺】第17168頁
14通訓定聲第26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73頁【崇文】第2689頁
16說文句讀第1036頁
17章授筆記第327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19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52頁,第1字

幐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幐(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幐(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幐(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幐(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幐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