㿧
字义 反馈

复制

chóu ㄔㄡˊ

白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3FE7
汉语字典

白部

19画

14画

左右结构

chou

chóu

RFNF

HAGNI

NKJD

24641

3FE7

[3251112151211251124]

㿧字概述

折叠展开

〔㿧〕字拼音是chóu 部首是白, 总笔画是19画。

〔㿧〕字是左右结构

〔㿧〕字仓颉码是HAGNI 五笔是RFNF 四角号码是24641 郑码是NKJD

〔㿧〕字的UNICODE是3FE7。 十进制为16359,UTF-32:00003fe7,UTF-8:E3 BF A7。

〔㿧〕字的异体字是

㿧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óuㄔㄡˊ

基本解释

同“𤾊(疇)”。代词。谁。《集韻•尤韻》:“𤾊,《説文》:‘詞也。’引《虞書》‘帝曰𤾊咨’。或作疇。”

父没名。《玉篇•白部》:“疇,父没名。”

㿧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白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89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789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745頁,第29

集韻》:陳留切,音儔──詞也。與疇同,本作𤾊

注解

〔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白部

〔㿧〕字拼音是chó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白、壽

〔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óu] ⑴ 同“𤾊(疇)”。代词。谁。《集韻•尤韻》:“𤾊,《説文》:‘詞也。’引《虞書》‘帝曰𤾊咨’。或作疇。”⑵ 父没名。《玉篇•白部》:“疇,父没名。”

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㿧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直由切頁碼109頁,第4

𤾊

異體𤾦、㿧、𤽯

𤾊詞也。从󶷶𢏚聲。𢏚與疇同。《虞書》:「帝曰:𤾊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陳收反頁碼285頁,第3行,第1

𤾊詞也。從󶷶𢏚聲。《虞書》曰:「帝曰𤾊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直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545頁,第2許惟賢244頁,第5

𤾊䛐也。

段注凡《毛傳》之例云辭也。如《芣苢》之薄,《漢廣》之思,《草蟲》之止,《載馳》之載,大叔于田之忌,山有扶蘇之且皆是。《說文》之例云某䛐。《自部》外。欥爲詮䛐,矣爲語巳䛐,矧爲況䛐,曶爲出气䛐,各爲異䛐,𠣤爲驚䛐,尒䛐之必然也,會䛐之舒也皆是。然則䛐也二字。非例。當作誰䛐也三字。《堯典》言疇若予者二。皆訓誰。則言疇咨若者二。亦必同。疇咨當先咨後疇。語急故尒。壁中古文字作𤾊。古字也。《爾雅》。疇孰誰也。字作疇。今字也。許以疇爲假借字。𠷎爲正字。故《口部》曰𠷎,誰也。則又𠷎疇爲古今字。《說文》之例。敘篆文合以古籒。𠷎者古文。非小篆也。何以廁此也。凡書,禮古文往往依其部居錄之。不必皆先小篆後古文。亦不必如上部之例,先古文必系以小篆。所以尊經也。《尙書》作疇不作𠷎者,葢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易之同《爾雅》也。

从󶷶。𢏚聲。𢏚與疇同。

段注直由切。三部。

《虞書》曰:

段注《虞書》當作《唐書》。曰字今補。

帝曰𤾊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訓誰之孰乃㿧之假借。

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13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29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29頁
4說文校箋第144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137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48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83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95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70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86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41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06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929頁【補遺】第16580頁
14通訓定聲第99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83頁【崇文】第1129頁
16說文句讀第409頁
17說文新證第27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55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四冊,第3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368頁,第1字

㿧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ame as 疇) fields, a pronoun; who?, formerly; previously, a class; a 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