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译文及注释

《食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食笋

花事阑珊竹事初,
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风雷后,
虎豹斑斑雾雨馀。

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须留取,
障日遮风却要渠。

中文译文:
竹芽刚刚冒出,花事已经渐渐落幕,
吃一顿风味十足的春笋,
风雷过后,龙蛇潜伏不动,
虎豹斑斑,雾雨依旧残留。

只要此君常有子孙,
不必忧虑每次食饭只有叹息无鱼。
勤劳下田务必保存,
阳光遮蔽,风雨须留住。

诗意和赏析:
《食笋》是一首描写春笋的诗词。诗人曾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竹笋生长的情景。花事阑珊,指的是春花已经凋谢,竹笋刚刚冒出。诗人描述了吃一顿美味的春笋的情景,强调了春笋的风味和美味。在春雷风雨之后,龙蛇潜伏不动,虎豹斑斑,雾雨依旧残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传宗接代的忧虑。诗人希望此君能够常有子孙,不再忧虑每次食饭时只能叹息没有鱼。丁宁是指耕种农田的辛勤劳作,下番则表示下地农作的次数,须留取意味着要留住劳作的成果。障日遮风,意味着要避免太阳的曝晒,保护农作物,而渠则指的是灌溉水渠。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传宗接代和农耕劳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美味食材的珍视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春笋的生长情景和人们对于传宗接代和农耕劳作的思考,同时展现了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敬畏之情。它既传达了生活的现实感受,又抒发了对于美好生活和传统价值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追求。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