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秋思

渚宫秋思朗读

楚城日暮烟霭深,楚人驻马还登临。
襄王台下水无赖,神女庙前云有心。
千载是非难重问,一江风雨好闲吟。
欲招屈宋当时魄,兰败荷枯不可寻。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写景咏史怀古
相关诗文:

渚宫秋思译文及注释

渚宫秋思

楚城日暮烟霭深,
楚人驻马还登临。
襄王台下水无赖,
神女庙前云有心。

千载是非难重问,
一江风雨好闲吟。
欲招屈宋当时魄,
兰败荷枯不可寻。

诗词中文译文:

秋天傍晚,楚城的烟雾很深,
楚国的人们驻马登临。
襄王台下的水十分邪恶,
神女庙前的云彷佛有意。

千年的是非难以重问,
一江的风雨正适合闲吟。
我想招呼骆宾王的魂灵,
可兰花凋谢了,荷花也枯萎,不可再寻。

诗意和赏析:

《渚宫秋思》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之一。作者以楚城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市的景色及众人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的时光的回忆。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楚城景色,烟雾弥漫,给人以萧瑟的感觉。楚国的人们驻马登临,仿佛在追忆往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襄王台下的水被形容为“无赖”,可能是指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沉浸在其中的人们不愿意离开。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时的思考。千年的是非难以再问,可能指的是历史的演变和人们对历史的追问已经变得困难。而江风雨正适合闲吟,意味着作者闲暇时享受诗歌带来的愉悦。最后,作者想要招呼骆宾王的魂灵,但是兰花凋谢、荷花枯萎,已经无法再找到当时的景物,可能暗示着过去的美好已经一去不复返。

整首诗描绘了楚城的景色和人们的行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细致的观察,传递了作者对故乡和过去时光的思念之情。同时,反思了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渚宫秋思读音参考

zhǔ gōng qiū sī
渚宫秋思

chǔ chéng rì mù yān ǎi shēn, chǔ rén zhù mǎ hái dēng lín.
楚城日暮烟霭深,楚人驻马还登临。
xiāng wáng tái xià shuǐ wú lài,
襄王台下水无赖,
shén nǚ miào qián yún yǒu xīn.
神女庙前云有心。
qiān zǎi shì fēi nàn zhòng wèn, yī jiāng fēng yǔ hào xián yín.
千载是非难重问,一江风雨好闲吟。
yù zhāo qū sòng dāng shí pò, lán bài hé kū bù kě xún.
欲招屈宋当时魄,兰败荷枯不可寻。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罗隐诗文推荐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夏窗七叶连阴暗。,赖家桥上潏河边。细看月轮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