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jué

络驿不绝

拼音 luò yì bù jué 怎么读

注音 ㄌㄨㄛˋ ㄧˋ ㄅㄨˋ ㄐㄩㄝˊ

繁体 絡驛不絕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络绎不绝 骆驿不绝

络驿不绝的意思

折叠展开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众饥穷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络驿不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多。

例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60回:“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驿不绝。”

络驿不绝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络绎不绝”。见“络绎不绝”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络绎不绝”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络绎不绝”或作“骆驿不绝”、“络驿不绝”,连续不断的意思。在《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郭伋》中提到一段故事:郭伋是西汉末到东汉初期的人,东汉光武帝中兴后,他被任命为渔阳太守。渔阳一地经过西汉末期的变动,盗贼充斥。郭伋上任后,信赏必罚,惩奸除恶,盗贼便从此消散,地方逐渐归于平静。后来匈奴又不断地扰乱渔阳边境,郭伋整军待战,以致于匈奴不敢来犯,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由于他在此地的政绩极佳,颍川地区出现盗贼时,光武帝又将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颍川,招降山贼数百人,不将他们治罪,让他们回乡务农。所以除了颍川地区的盗贼外,其他地区的盗贼听说郭伋的德政,都纷纷前来归降。《后汉书》此处原文便用“骆驿不绝”来形容各地区的盗贼来降时,人与车马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的样子。另外如《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列传》,内容则是表述东汉和帝时南匈奴的逢侯作乱,汉军联合乌桓、鲜卑等四万联军合剿,大破逢侯于满夷谷。逢侯便率余众出塞,分裂为二部,物资贫乏,加上被鲜卑攻击,兵困马疲,纷纷向塞外逃窜。其中也用“骆驿不绝”形容逢侯部属离开军队,向塞外逃亡的人数众多,连续不断。再如《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东海恭王彊传》,内容则是表述东汉东海恭王刘彊临终前上书皇帝,感谢皇帝与太后的恩德。文中写自己没好好照顾身体,长年久病,让大家担心。太后和皇帝好几次派使者、太医提供方药或看病。其中也用这种说法表示使者、太医往来频繁,连续不断。后来“络绎不绝”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 至于“络绎”一词也出现得相当早,《文选・马融・长笛赋》:“繁缛络绎,范蔡之说也。”李善注:“辞旨繁缛,又相连续也。”后世成语则以“络绎不绝”为主形,马字边的“骆驿”遂罕见。如《隋书・卷四一・高颎列传》:“其夫人贺拔氏寝疾,中使顾问,络绎不绝。”

【书证】

  • 01.《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海恭王彊》:“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彊,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源)

络驿不绝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go on without intermission

络驿不绝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uò,lào), 纟部,共9画

㈠ 络 [ luò ]

①.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 如: 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

②. 用网状物兜住,笼罩。 如: 笼络。

③. 缠绕。 如: 络纱。络丝。络线。

④. 相连续,前后相接。 如: 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

㈡ 络 [ lào ]

①.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

驿

读音(yì), 马部,共8画

①. 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如: 驿站。驿馆。驿丞(掌管驿站的官员)。驿吏。

②. 现为地名用字。 如: 龙泉驿(在中国四川省)。

③. 古同“绎”,络绎。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jué), 纟部,共9画

①. 断。 如: 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②. 尽,穷尽。 如: 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③. 极,极端的。 如: 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④.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如: 绝色。绝技。绝伦。绝唱。绝代。

⑤. 一定的,肯定的。 如: 绝对。绝然。

⑥. 越过。 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⑦.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 绝句。五绝。

络驿不绝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