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ǒxiàng

所向披靡

拼音 suǒ xiàng pī mǐ 怎么读

注音 ㄙㄨㄛˇ ㄒㄧㄤˋ ㄆㄧ ㄇㄧˇ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所向无敌 势如破竹 一往无前

反义词 三战三北 望风披靡 落花流水 溃不成军 强弩之末 畏缩不前

所向披靡的意思

折叠展开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所向披靡,杀死秦兵无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正音”,读作“mǐ”,不能读作“mí”。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所向披靡”和“所向无敌”;都有“力量强大;无往不胜”的意思。但“所向披靡”表示力量强大没有阻挡;有比喻性;“所向无敌”表示没有竞争对手;有陈述性。

所向披靡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风吹到的地方,草木立即伏倒。比喻力量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逃散。#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所向无敌

【典源】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1]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2]以为四队,[3]。汉军围之数重。[4]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5]。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6],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解

[1]典故或见于《东观汉记・卷八・贾复列传》。

[2]骑:音,乘马作战的士卒。

[3]四向:即四向,朝四方冲锋。

[4]项王:项籍(公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5]期山东为三处:约定以山的东边做为目标,分为三处攻击。

[6]披靡:溃败逃散的样子。披,分散。靡,顺势倒下。

参考

《东观汉记・卷八・贾复列传》

贾复,字君文。治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学,此将相之器。”……复以偏将军东从上攻邯郸,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 ,贼阵坚不却。上传召复曰:“吏士饥,且可朝食。”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诸将皆服其勇。

【典故】

披靡”原是形容草木随风散乱倾倒的样子,用于人,则可比喻溃败逃散,见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据载,秦朝末年,群雄纷纷起义,推翻秦朝政权,其中以项羽、刘邦所拥立的楚怀王势力最大。项羽为楚国大将项燕之孙,跟随叔父项梁起义,拥立楚怀王之孙为王,仍号楚怀王。怀王派遣项羽、刘邦分道伐秦。项羽在巨鹿一战中歼灭秦军二十万,建立极大的功劳。刘邦则用张良的计策,对秦官员人民采怀柔政策,最先顺利进入关中,秦朝至此灭亡。项羽得知刘邦已破咸阳,立即率兵入关,与刘军对峙。在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未遂,后来项羽率兵屠咸阳城,杀秦降王子婴,烧阿房宫,尊楚怀王为义帝,后又遣人杀之,自立为西楚霸王,种种举措,大失民心,于是田荣、陈余、彭越相继起兵反对项羽。刘邦亦趁此时以为义帝发丧之名,挥师讨伐,开始了楚汉战争。战争初期,项羽占了优势,后来刘邦巩固关中,并极力笼络诸侯,才逐渐转败为胜。项羽曾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以东为楚地,以西为汉地。项羽于是引兵东归。但刘邦却与韩信、彭越出兵攻击项羽,项羽被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倾力突围而出,至乌江边,见大势已去,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项羽被围于垓下时,率骑兵八百余人,突围而出。虽然汉军人多势众,但项羽武艺高强,又擅于调兵遣将,尽管兵力不多,但“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也就是说项羽所到之处,汉军皆被杀得溃不成军,后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纷纷逃散。后来“所向披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逃散。

【书证】

  • 01.《太平广记・卷一九一・薛仁贵》引《谭宾录》:“唐太宗征辽东,驻跸于阵。薛仁贵著白衣,握戟橐鞬,张弓大呼,所向披靡。”
  • 02.《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唐纪一○・太宗贞观九年》:“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将数百骑救之,竭力奋战,所向披靡,万均、万彻由是得免。”
  • 03.《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言毕,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所向披靡,杀死秦兵无算。”
  • 04.《荡寇志》第二九回:“众人踊跃愿从,不一日,居然大队劲旅,入山剿贼,所向披靡。”

【用法】

语义比喻力量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逃散。

类别用在“作战胜利”、“气势强盛”的表述上。

例句

义军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这支球队的水准很高,南征北讨,所向披靡

只见赵子龙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大刀王五的部下是个个骁勇善战,所以打起仗来,所向披靡

这支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军队,让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交锋。

这位当年在商界上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大将,竟也沦落到一败涂地。

【辨识】

同义“所向披靡”及“所向无敌”都是有无可抗衡的意思。

异义“所向披靡”专指兵力所向,无可抵挡;“所向无敌”泛指没有敌手。

例句
所向披靡所向无敌例句
只见赵子龙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他的棋艺在国内已是所向无敌,可称为“棋王”了。

所向披靡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weep away all obstacles
  2. 向(む)かうところ草木(そうもく)なびく
  3. не знать себе прегрáд

所向披靡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uǒ), 戶部,共8画

①. 处,地方。 如: 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②.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 如: 研究所。派出所。

③. 量词,指房屋。 如: 一所四合院。

④.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如: 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⑤.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 如: 为人所敬。

⑥. 姓。

读音(xiàng), 口部,共6画

①.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 如: 向背(bèi )。向北。

②. 目标,意志所趋。 如: 志向。方向。

③. 偏袒,袒护。 如: 偏向。

④. 近,临。 如: 向晚。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 从前。 如: 向日。向者。

⑥. 从开始到现在。 如: 向例。一向。

⑦. 姓。

读音(pī), 手部,共8画

①. 覆盖在肩背上。 如: 披星戴月。

②. 穿戴。 如: 披挂。披甲。

③. 打开,散开。 如: 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④. 劈开,裂开。 如: 竹竿披了。

读音(mí), 非部,共19画

①. 浪费,奢侈。 如: 靡荡。靡费。侈靡。

②. 分散。 如: 靡散(消灭)。

③. 古同“糜”,糜烂。

所向披靡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