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shēngduórén

先声夺人

拼音 xiān shēng duó rén 怎么读

注音 ㄒㄧㄢ ㄕㄥ ㄉㄨㄛˊ ㄖㄣˊ

繁体 先聲奪人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先发制人

反义词 甘拜下风

先声夺人的意思

折叠展开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他深深懂得先声夺人的道理,就预先做了广告,因此货销售得很快。

正音”,读作“shēng”,不能读作“sēng”。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先声夺人”和“先发制人”都有“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的意思。“先发制人”泛指先下手可以制服对方;重在“先发动进攻”;“先声夺人”是先张扬声势以挫败对方士气;重在声势。

谜语 山间铃响马帮来 (谜底:先声夺人)

故事 东汉末年,地方官吏割据一方,曹操、孙权、刘表、袁绍等积极扩充自己的地盘。刘备也不甘示弱,听徐庶说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就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引起了张飞、关羽的不满。刘备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你们不必再说了。

先声夺人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谓先张大声威,以挫败敌人士气。◎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

【典源】

《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1]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2]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3]。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5]十乘,以先[6]。』[7]也。《军志》曰:『先人有[8]。』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9]晋军。

注解

[1]軘车:或指专用于屯守的兵车。軘,音tún

[2]师:军队。

[3]出陈:出兵排成作战的阵式。陈,音zhèn,通“”(今作“”)。

[4]薄:迫近;侵犯。

[5]元戎:陷阵用的大型战车。

[6]启行:开路。一说

[7]先人:抢在敌人之先,发动攻击。

[8]夺人之心:夺敌战斗之心。

[9]乘:侵陵、掩杀。

《左传・文公七年》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戎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冬十月,华登以吴师救华氏。齐乌枝鸣戍宋。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

【典故】

先声夺人”指先张大自己的声威,借以挫败敌人的士气。这是两军对阵时,常用的战术。它的语源出于《左传》所引的《军志》。《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左传・文公七年》也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又引《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先人有夺人之心”是说:“抢在敌人之前动手,可以劫夺敌人的战斗意志。”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围郑,郑襄公肉袒牵羊请降。夏,六月,晋师救郑,与楚对阵,诸将和、战主张不一。晋魏锜曾向晋君请求担任公族大夫而未得,赵旃请求担任公卿也未得,两人都怀恨在心,想要晋师打个败仗。所以请求派他们去向楚军挑战,但晋君不允许;又请求去邀请楚人来同盟,晋君接受,派二人一起前去。这时侯,晋、楚之君事实上都有意和解,晋君深怕二人怀恨前往,也许会滋生事端,为求有备无患,所以派出兵车前往接应。楚营将领潘党看见兵车扬起的尘土,立刻向中军告急,孙叔敖就说:“宁可我们先侵犯敌人,不要让敌人侵犯我们。《诗》说:『元戎十辆,在前面开道。』就是要抢先攻击敌人。《军志》也说:『抢在敌人前面,可以劫夺敌人的战斗意志。』我们冲过去吧!”于是就疾速进军,战车飞驰,士兵奔跑,掩杀晋军,获得胜利。“先声夺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出来。

【书证】

  • 01.《后七国志乐田演义》第九回:“行兵之道,果是先声可以夺人之气。”
  • 02.《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寄姐平素泼恶,未免也甚胆寒。家人媳妇丫头养娘吓得面无人色,斗战筛糠,正是先声夺人之魄,岳动山摇。”
  • 03.《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建德既破,先声夺人,世充闻之,当不战而自缚麾下矣!”
  • 04.《扫迷帚》第二一回:“我兄负一乡之望,乃上之不能先声夺人,阻止设位,攘斥狐仙,力辟谬说;次之不能化导愚蒙,……以遏其燄。”

【用法】

语义谓先张大声威,以挫败敌人士气。

类别用在“抢得先机”的表述上。

例句

我们既知对方实力,谈判时要先声夺人,掌控优势。

敌我双方实力相当,只有先声夺人,才能稳操胜算。

我们实力超出对方甚多,只要稳住阵脚,先声夺人,就会得胜。

球赛才一开始,我队就先声夺人,连连得分,打得对方手忙脚乱。

想不到对方实力如此雄厚,一上来就先声夺人,连续几只安打,得到两分。

你没看到我带来的大喇叭?临阵一吹,就可以先声夺人,震破敌人的肝胆!

先声夺人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overawe others by displaying one's strength
  2. 先(さき)に気勢(きせい)をあげて相手(あいて)の士気(しき)をくじく
  3. авторитетом подавлять другого

先声夺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ān), 儿部,共6画

①.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 如: 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②.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 如: 先人。先世(祖先)。先民。

③.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如: 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

④. 姓。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①.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如: 声音。声带。

②. 消息,音讯。 如: 声息。不通声气。

③.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如: 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④. 名誉。 如: 名声。

⑤. 音乐歌舞。 如: 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读音(duó), 大部,共6画

①. 抢,强取。 如: 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

②. 争先取到。 如: 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

③. 冲开。 如: 夺门而出。

④. 丧失,削除。 如: 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⑤. 晃动。 如: 光彩夺目。

⑥. 决定如何处理。 如: 请予裁夺。

⑦. 漏掉(文字)。 如: 第八行夺一字。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②.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③.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先声夺人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