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金科玉律

拼音 jīn kē yù lǜ 怎么读

注音 ㄐㄧㄣ ㄎㄜ ㄩˋ ㄌㄩˋ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至理名言 清规戒律 颠扑不破 金口玉言

金科玉律的意思

折叠展开

金、玉:比喻贵重。
科、律:法律条文。
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出处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永远适用的金科玉律,因为社会是发展的,总会有些改变。

正音”,读作“kē”,不能读作“kè”。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金科玉律”和“清规戒律”;都指信条、规章、原则、条例等;都含有“条条框框”的意思。但“金科玉律”多指不能更改的条规;字面上是肯定的;“清规戒律”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

金科玉律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金科玉律”之“”,典源作“”。科、条,指法令条文;金、玉,比喻贵重。形容完善严密的法律条文。语本汉・扬雄〈剧秦美新〉。后用“金科玉律”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典源】

汉・扬雄〈剧秦美新〉(据《文选・卷四八・符命》引)

昔帝缵皇,王缵帝,随前踵古,或无为而治,或损益而亡。岂知新室委心积意,储思垂务,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勤勤恳恳者,非秦之为与?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恺。 是以发 [1],览 [2],遥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 [3][4]之失业, [5][6]之绝风, [7][8],金科玉条,神卦灵兆,古文毕发,焕炳照曜,靡不 [9]式𫐉轩旗旗以示之,扬和鸾肆夏以节之,施黼黻衮冕以昭之,正嫁娶送终以尊之,亲九族淑贤以穆之。

注解

[1]秘府:宫廷保藏图书秘记的地方。

[2]书林:形容藏书的丰富。

[3]胤:音yìn,承继,接续。

[4]殷、周:殷,指殷商,朝代名,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为商汤灭夏后所建立的国家,传至纣,被周武王所灭。周,朝代名(公元前1122∼256),周武王灭商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共历八百六十七年。

[5]绍:继承。

[6]唐、虞:唐,传说中帝尧的时代。虞,指虞舜,因建国于虞,故称之。

[7]懿律:美好的法令。

[8]嘉量:周代量器名。

[9]宣臻:遍至。宣,遍也。

【典故】

“金科玉律”原作“金科玉条”。扬雄是西汉后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谈,以文章名世。扬雄的学术成就,自古以来颇多争议。张衡称赞他“妙极道术”,张子侯甚至尊为“西道孔子”;朱熹则认为他“拙底工夫”,只会模仿。其中〈剧秦美新〉一文,更是遭到许多人的大加贬斥,认为扬雄为了自身的利益,阿谀美化王莽的新政;但也有人认为,扬雄是藉著秦朝灭亡的例子来讽谏王莽。两面评价,可谓针锋相对。在〈剧秦美新〉中,扬雄赞美了王莽能够效法上古尧、舜、商、周的美好制度,订定了完善严密的法令,因此得到上天降下的种种祥瑞,恩泽遍及全民。后来“金科玉律”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出现“金科玉律”的书证如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书证】

  • 01.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
  • 02.清・黄百家〈仇沧柱时义稿序〉:“仇子沧柱操选政十年,举业之家奉之为金科玉律。”
  • 03.《歧路灯》第一○三回:“他把他家里那种种可笑规矩,看成圣贤的金科玉律。”
  • 04.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一・黄梅桥》:“我生平睹临松雪书者多矣,未见有如此神似者。汝辈学赵字,以此为金科玉律可也。”
  •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古语还有一句说得岂有此理的,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我最不佩服,或是古人这句话,是有所为而言的;后人就奉了他做金科玉律,岂不是误尽了天下女子么?”

【用法】

语义形容完善严密的法律条文或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类别用在“信条准则”的表述上。

例句

难道你的话是金科玉律,每个人都非遵守不可吗?

他总是把经理的话当成金科玉律,丝毫不敢有所违背。

他所说的话,句句都是金科玉律,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总裁认为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要每个人都必须奉行不渝。

古圣先贤留下许多金科玉律,可以做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圭臬。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金科玉律

他藐视古人那些为人处事的金科玉律,最后才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金科玉律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aws and regulations
  2. 金科玉条(きんかぎょくじょう)
  3. непреложный закон
  4. loi formelle,qui s'impose vigoureusement

金科玉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īn), 金部,共8画

①.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如: 黄金。金子。金笔。

②.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如: 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③. 钱。 如: 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④.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 如: 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⑤.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⑥.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 如: 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⑦.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 如: 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⑧. 中国朝代名。 如: 金代。

⑨. 姓。

读音(kē), 禾部,共9画

①.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 如: 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②.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 如: 科室。财务科。

③.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 如: 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④.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 如: 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⑤. 判定(刑罚)。 如: 科处(chù)。科罚。

⑥.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 如: 笑科。科白。

⑦. 古同“棵”。

读音(yù), 玉部,共5画

①.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如: 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②. 美,尊贵的,敬辞。 如: 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 姓。

读音(lǜ), 彳部,共9画

①. 法则,规章。 如: 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②. 约束。 如: 律己。

③.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如: 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④. 旧诗的一种体裁。 如: 律诗。

⑤. 姓。

金科玉律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