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ān ㄕㄢ

山部 共3画 独体字 U+5C71
汉语字典

山部

3画

独体字

shan

shān

象形字

MMMM

U

LL

22770

1472

4129

5C71

[252] 竖、竖折/竖弯、竖

山字概述

折叠展开

〔山〕字拼音是shān 部首是山, 总笔画是3画。

〔山〕字是独体字 五行属土。

〔山〕字仓颉码是U 五笔是MMMM 四角号码是22770 郑码是LL 中文电码是1472 区位码是4129

〔山〕字的UNICODE是5C71。 十进制为23665,UTF-32:00005c71,UTF-8:E5 B1 B1。

〔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山〕字属最常用字

〔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山〕字的异体字是

山的笔顺

折叠展开

山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ānㄕㄢ

基本解释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 —— 《说文》山,土之聚也。 —— 《国语·周语》山人取之。 —— 《左传·昭公四年》夏后代山。 —— 《礼记·明堂位》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列子·汤问》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诗·小雅·天保》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荀子·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书·旅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3.形状像山的东西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 —— 《南齐书·高逸传伦》

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4.特指“五岳”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 —— 《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5.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6.指酒肆的楼上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 ——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7.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8.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9.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 etc. ,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0.姓。

形容词

1.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粗俗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 —— 《牡丹亭》

3.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shānㄕㄢ

详细解释

1.陆地上高起的部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崇山峻岭。

2.坟墓。

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姓。如晋代有山涛。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山中的。

山村、山寨。

shānㄕㄢ

详细解释

1.地面上高耸隆起的部分。

山颠、山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2.形状像山一样的东西。

一座冰山。

3.〈口〉指蚕蔟(ㄘㄢˊ ㄘㄨˋ cáncù,供蚕吐丝结茧的用具)。

蚕上山了。

4.〈口〉比喻巨大的声响。

锣鼓敲得山响。

5.姓。

6.二一四部首之一。

山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3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307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46頁,第1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𡘋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𡘋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是爲五嶽。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𡘋所旃切,音仙。
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
〇〔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𡘋互見。

注解

〔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山〕字拼音是shān,独体字。

〔山〕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ān] ⑴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⑵ 形状像山的⑶ 形容大声⑷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山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所閒切頁碼305頁,第1

山宣也。宣气𢿱,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从山。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像山峰並立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色閑反頁碼759頁,第6行,第1

山宣也。宣气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

鍇注臣鍇曰:「山出雲雨,所以宣地气。《山海經》曰:『積石之山,萬物無不有。』張華《博物志》曰:『山有水、有石、有金、木、火,故名山,含魄五行具也。』象山峯竝起之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所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747頁,第1許惟賢765頁,第1

山宣也。謂能宣𢿱气,生萬物也。

段注九字依《莊子・釋文》訂。𢿱當作𢽳

有石而高。象形。

段注所閒切。十四部。

凡山之屬皆从山。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山、宣,十四部。

白话解释

山,宣发地气。高山宣发地气,散布四方,促生万物,有石崖而高耸。象高峰连绵之形。所有与山相关的字,都采用“山”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山峰起落的樣子,純屬象形。金文三例,都像山形,只是第一例少了起落到底的線條,第二例中空填實,第三例用下圓上尖的形體表現,都不失為山的模樣。篆文,應最似金文第三例。字經隸書,體變作,全據篆文之形,而則省略山峰下方起落之線,為楷書所沿。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01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75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581頁
4說文校箋第388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365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31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24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52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3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37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377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12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131頁【補遺】第17389頁
14通訓定聲第302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782頁【崇文】第3125頁
16說文句讀第1245頁
17說文新證第721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20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75頁,第5字

山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ountain, hill, peak
  2. Berg , Radikal Nr. 46 = Berg, Gebirge (S)
  3. montagne, colline, (nom de famille)​

山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山(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山(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山(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山(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山(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山(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山(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山(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山(金文·商·商) 金文

山(金文·商·商或西周早期)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山(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山(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山(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山(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山(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山(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山(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山(金文·战国·战国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中期

山(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山(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山(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山(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山(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山(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山(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山(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山(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山(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山(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山(简·秦·关沮) 关沮

山(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山(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山(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山(传抄·魏·魏石经古文汇编)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山(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山(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山(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山(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山(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山(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山(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山(传抄·宋·墓志盖文) 传抄 墓志盖文

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