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ún ㄔㄨㄣˊ

口部 共10画 半包围结构 U+5507
汉语字典

口部

10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chun

chún

形声字

DFEK

MVR

GHJ

71263

0782

2029

5507

[1311534251] 横、撇、横、横、竖提、撇、捺、竖、横折、横

唇字概述

折叠展开

〔唇〕字拼音是chún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10画。

〔唇〕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行属水。

〔唇〕字仓颉码是MVR 五笔是DFEK 四角号码是71263 郑码是GHJ 中文电码是0782 区位码是2029

〔唇〕字的UNICODE是5507。 十进制为21767,UTF-32:00005507,UTF-8:E5 94 87。

〔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唇〕字的异体字是

唇的笔顺

折叠展开

唇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únㄔㄨㄣˊ

基本解释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同本义lip

脣,缘也,口之缘也。 —— 《释名·释形体》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左传·僖公五年》唇焦口燥呼不得。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3.边缘edge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沈括《梦溪笔谈》

1

详细解释

”的异体字。

2zhēnㄓㄣ

详细解释

惊骇。

《说文解字•口部》:“唇,惊也,从口辰声。”

1zhēnㄓㄣ

详细解释

〈书〉惊。

2chúnㄔㄨㄣˊ

详细解释

”的异体字。

唇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44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91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119頁,第20

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𡘋音眞。
說文》:驚也。
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

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注解

〔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唇〕字拼音是chú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辰、口,五行属

〔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辰声。本义是嘴唇。

〔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ún] ⑴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

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唇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側鄰切頁碼43頁,第31

異體𠵧

唇驚也。从口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止鄰反頁碼131頁,第7行,第1

唇驚也。從口辰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側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37頁,第8許惟賢105頁,第11

唇驚也。

段注後人以震字爲之。

从口。辰聲。

段注側鄰切。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震當作唇。

唇與震[通],今誤作口唇。

唇驚。震,專指雷霆言也。唇今誤用為嘴唇。

唇驚非震,震專指雷霆言也。

白话解释

唇,震惊时嘴巴发抖。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辰”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上「辰」下「肉」。篆文從肉、辰聲。從「肉」,指與人體有關;「辰」表示音讀。《說文》另收有古文從頁、辰聲。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1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24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07頁
4說文校箋第58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1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3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828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27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3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7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5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222頁【補遺】第16317頁
14通訓定聲第317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31頁【崇文】第521頁
16說文句讀第169頁
17章授筆記第68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2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42頁,第8字

唇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ips
  2. Lippe

唇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唇(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