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ㄆㄨˊ

勹部 共9画 半包围结构 U+530D
汉语字典

勹部

9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pu

形声字

QGEY 86 、 QSI 98

PIJB

RYFB

27220

0548

5773

530D

[351251124] 撇、横折钩、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匍字概述

折叠展开

〔匍〕字拼音是pú 部首是勹, 总笔画是9画。

〔匍〕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行属水。

〔匍〕字仓颉码是PIJB 五笔是QGEY 86 、 QSI 98 四角号码是27220 郑码是RYFB 中文电码是0548 区位码是5773

〔匍〕字的UNICODE是530D。 十进制为21261,UTF-32:0000530d,UTF-8:E5 8C 8D。

〔匍〕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匍的笔顺

折叠展开

匍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ㄆㄨˊ

基本解释

〔~匐〕a。爬,手足并行,如“~~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在地面上”。均亦作“匍伏”。

详细解释

参见“匍匐”条。

ㄆㄨˊ

详细解释

参见【匍匐】。

ㄆㄨˊ

匍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9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151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80頁,第23

唐韻》、《正韻》:薄胡切;《集韻》、《韻會》:蓬晡切,𡘋音蒲。
說文》:手行也。从勹,甫聲。
玉篇》:匍,匐伏也。手行盡力也,顚蹶也。餘詳匐字註。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集韻》或作扶。
〇〔按〕此字下《正字通》尚有訇字,己入言部,重出,今刪。

注解

〔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勹部

〔匍〕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勹、甫,五行属

〔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ú] ⑴ 〔~匐〕a。爬,手足并行,如“~~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在地面上”。均亦作“匍伏”。

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匍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簿乎切頁碼301頁,第14

匍手行也。从勹甫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盆乎反頁碼751頁,第4行,第2

匍裹也,手裹行也。從勹甫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729頁,第1許惟賢756頁,第6

匍手行也。

段注今人以手摸𡩡。其語薄乎切。當作此字。

从勹。甫聲。

段注薄乎切。五部。

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3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50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573頁
4說文校箋第383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361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30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2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48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2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5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373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3100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9056頁【補遺】第17376頁
14通訓定聲第160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74頁【崇文】第3093頁
16說文句讀第1231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4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866頁,第5字

匍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rawl; lie prostrate
  2. kriechen
  3. prosterné, visage contre terre

匍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匍(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匍(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匍(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匍(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匍(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匍(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匍(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匍(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