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niè ㄋㄧㄝˋ

木部 共20画 上下结构 U+6AF1
汉语字典

木部

20画

16画

上下结构

nie

niè

BTWS 86 、 BTTS 98

UJD

ZISF

20904

6AF1

[52332515141431121234] 竖折/竖弯、竖、撇、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横、竖、撇、捺

櫱字概述

折叠展开

〔櫱〕字拼音是niè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20画。

〔櫱〕字是上下结构

〔櫱〕字仓颉码是UJD 五笔是BTWS 86 、 BTTS 98 四角号码是20904 郑码是ZISF

〔櫱〕字的UNICODE是6AF1。 十进制为27377,UTF-32:00006af1,UTF-8:E6 AB B1。

〔櫱〕字的异体字是

櫱的笔顺

折叠展开

櫱的意思

折叠展开

nièㄋㄧㄝˋ

基本解释

同“”。树木砍去后重生的枝条。后泛指事物始生。《廣雅•釋詁一》:“櫱,始也。”

同“𧕏(蠥)”。禽兽虫蝗之怪。《集韻•𧀼韻》:“𧕏,《説文》:‘衣服謌謡艸木之怪謂之䄏,禽獸蟲蝗之怪謂之𧕏。’或作櫱。”

通“”。罪恶;灾殃。《廣雅•釋詁三》:“櫱,辠(罪)也。”

详细解释

1.树木砍伐后长出的新芽。

《书经•盘庚上》:“若颠木之有由蘖。”《国语•鲁语上》:“山不槎蘖,泽不伐夭。”

2.泛指枝干新长的枝芽。

《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nièㄋㄧㄝˋ

详细解释

1.〈书〉树木砍伐后重出的新芽;后泛指近根处新长的枝芽。

若颠木之有由蘖(《书经‧盘庚上》)、山不槎蘖,泽不伐夭(《国语‧鲁语上》)。

2.姓。

nièㄋㄧㄝˋ

櫱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3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561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508頁,第20

古文: 𣎴

唐韻》、《集韻𡘋魚列切,音孽。
說文》:伐木餘也。
〇〔按〕《說文𣡌本字𣎴,古文。櫱𣕀,重文。
韻會》、《正韻》俱从艸。
今文尚書・盤庚》由蘖、《詩・商頌》三蘖、《孟子》萌蘖,俱作櫱。

又,《唐韻》:五葛切,岸入聲──義同。

又,姓。
姓苑》:東莞人,本姓薛,避仇攺爲櫱。

又,叶逆約切,音近虐。蘇軾〈園中草木〉詩: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櫱;走尋荆與榛,如有夙昔約。

注解

〔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櫱〕字拼音是ni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辥、朩

〔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iè] ⑴ 同“蘖”。树木砍去后重生的枝条。后泛指事物始生。《廣雅•釋詁一》:“櫱,始也。”⑵ 同“𧕏(蠥)”。禽兽虫蝗之怪。《集韻•𧀼韻》:“𧕏,《説文》:‘衣服謌謡艸木之怪謂之䄏,禽獸蟲蝗之怪謂之𧕏。’或作櫱。”⑶ 通“孼”。罪恶;灾殃。《廣雅•釋詁三》:“櫱,辠(罪)也。”

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櫱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五葛切頁碼193頁,第8

𣡌

𣡌伐木餘也。从木獻聲。《商書》曰:「若顚木之有𭘋𣡌。」

櫱𣡌或从木辥聲。

𣎴

𣎴古文𣡌从木,無頭。

異體𣖂𣔏

㮆亦古文𣡌

附注《集韻・𧀼韻》:「蘖,或作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顏遏反頁碼494頁,第6行,第2

㮆伐木餘也。從木獻聲。《商書》:「若顛木之有餘𣡌。」

反切………頁碼494頁,第7行,第1

古文𣡌。從木無頭

鍇注臣鍇曰指事也。

反切………頁碼495頁,第7行,第2

此亦古文𣡌

反切………頁碼495頁,第1行,第1

𣡌或從木辥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五葛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72頁,第5許惟賢472頁,第5

㮆《伐木》餘也。

段注《商頌傳》曰:櫱,餘也。《周南》傳曰: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按肄者,櫱之假借字也。韋昭曰:以株生日櫱。《方言》。烈枿餘也。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秦晉之閒曰肄,或曰烈。枿者亦櫱之異文。

從木。獻聲。

段注五葛切。十五部。按獻聲在十四部。合韵也。

《商書》曰:若顚木之有㽕𣡌

段注《般庚》上文。今尚書作由櫱。本又作枿。馬云:顚木而肄生曰枿。

𣡌或從木。辥聲。

段注今《經典》用此字。

古文𣡌。從木無頭。

段注謂木秃其上而僅餘根株也。

亦古文𣡌

段注從木𦍐聲也。𦍐者羍之或字。見《羊部》。《古文四聲韵》作𣖂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櫱子)。斫木無頭曰𣡌。庶子曰櫱子,即餘子(伐木餘也),當作𣡌,後孼作罪孼解,實即辥之音轉。《說文》「嶭,罪也」。櫱、孼、㜸同。

與支同義,故孼子即支子,當為櫱子。然孼字《說文》已有。

伐木餘也。古人稱庶子曰孽子,孽即櫱字(𣡌之或體)。櫱,餘也。妖孽=㜸,《漢書》中已有其字。罪孼=辥(《說文》:「嶭,罪也」)。

蘖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1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49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81頁
4說文校箋第247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38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848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49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227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125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1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245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97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214頁【補遺】第16915頁
14通訓定聲第287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15頁【崇文】第2057頁
16說文句讀第778頁
17章授筆記第255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7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594頁,第4字

櫱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yeast; leaven for making liquors
  2. Spross, Keim (S, Bio)
  3. talle

櫱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櫱(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櫱(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櫱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