拪
笔顺 反馈

复制

qiān ㄑㄧㄢ

扌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62EA
汉语字典

扌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qian

qiān

RSG

QMCW

DFJ

51064

62EA

[121125351] 横、竖钩、提、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

拪字概述

折叠展开

〔拪〕字拼音是qiān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9画。

〔拪〕字是左右结构

〔拪〕字仓颉码是QMCW 五笔是RSG 四角号码是51064 郑码是DFJ

〔拪〕字的UNICODE是62EA。 十进制为25322,UTF-32:000062ea,UTF-8:E6 8B AA。

〔拪〕字的异体字是

拪的意思

折叠展开

qiānㄑㄧㄢ

基本解释

古同“”。

详细解释

同“𢬣”。

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2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427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374頁,第10

集韻》:遷,古作拪,又作𢫥。註詳辵部十二畫。
六書正譌》作𢍱
說文》本作𢰕,別作𢍱,字異音同,義亦相近。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遷徙也。與迻同,古作拪,或作扡,又作𢼏,通作移。

注解

〔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拪〕字拼音是q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西

〔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ān] ⑴ 古同“迁”。

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拪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七然切頁碼53頁,第15

𨙞

異體𨙙、遷

𨙞登也。从辵𠨧聲。

𢰕

異體拪、𢫥

𢰕古文遷从手、㢴。

附注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徐)鍇本(古文)作栖是也。㢴為西之古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七先反頁碼154頁,第6行,第1

𢰕登也。從辵𠨧聲。

鍇注臣鍇曰:「身隨遷移,故從辵。

反切………頁碼154頁,第6行,第2

古文遷從手、西。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七然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85頁,第5許惟賢127頁,第15

𢰕登也。从辵。䙴聲。

段注七然切。十四部。

古文遷。从手西。

段注形聲。

白话解释

迁,向高处移动。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作声旁。“拪”,古文的“遷”字采用“手、西”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篆文。篆文從辵、䙴聲;《說文》古文從手、西聲(西聲不兼義,視為「䙴」省聲較佳),隸書、楷書同篆文。字從「止」或「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䙴」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䙴」字本義為「外高也」,此義與「遷」之「登」義相關,故兼義。從古文字來看,楚文字《望山楚簡》「」字上從「䙴」作「」,字從四手從角,會四手合力握獸角使之遷移,「遷」之本義亦為「遷移」,故「遷」從「䙴」聲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遷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2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5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27頁
4說文校箋第71頁,第23字
5說文考正第66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22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40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00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4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41頁,第24字
11標注說文第72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546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487頁【補遺】第16356頁【補編】第14879頁
14通訓定聲第325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3頁【崇文】第609頁
16說文句讀第205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8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89頁,第2字

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拪(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拪(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拪(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拪(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拪(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拪(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