䢠
字义 反馈

复制

sòng ㄙㄨㄥˋ

辶部 共12画 半包围结构 U+48A0
汉语字典

辶部

12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song

sòng

OAPK

YFT

WUE

39304

48A0

[4334132454]

䢠字概述

折叠展开

〔䢠〕字拼音是sòng 部首是辶, 总笔画是12画。

〔䢠〕字是半包围结构

〔䢠〕字仓颉码是YFT 五笔是OAPK 四角号码是39304 郑码是WUE

〔䢠〕字的UNICODE是48A0。 十进制为18592,UTF-32:000048a0,UTF-8:E4 A2 A0。

〔䢠〕字的异体字是

䢠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同“”。

䢠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256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1240頁,第10

古文: 𨕪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蘇弄切,音𨓵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

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迺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謂其根株所送也。

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作𨓵

注解

〔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送〕字拼音是sò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关,五行属

〔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òng] ⑴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⑵ 赠给⑶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⑷ 丢掉

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䢠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蘇弄切頁碼53頁,第24

異體

䢠遣也。从辵,󶮡(㑞)省。

𨕼

異體𨕩𨔮𨓵

𨕼籒文不省。

附注徐鍇繫傳:「㑞,即送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峻弄反頁碼155頁,第2行,第1

𨕼遣也。從辵、󶮡省。

鍇注臣鍇曰:「󶮡,即送也。」

反切………頁碼155頁,第3行,第1

籒文不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蘇弄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87頁,第1許惟賢128頁,第7

𨕼遣也。从辵。󶮡省。

段注𠈪,送也。是會意。蘇弄切。九部。

籒文。不省。

白话解释

送,选派使者。字形采用“辵"、省略了“人”的”会义。,籒文不省“人”。

字形解说

金文從辵、灷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同。籀文從辵、聲。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灷」為聲符,《說文》以為「」省聲,「」義為「送也」,與「送」同義,是「送」從「」省聲當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送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2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5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28頁
4說文校箋第72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67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29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40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01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5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1頁,第31字
11標注說文第72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55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498頁【補遺】第16359頁【補編】第14879頁
14通訓定聲第24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4頁【崇文】第613頁
16說文句讀第206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93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91頁,第3字

䢠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andard form of 送) to send; to deliver; to convey, to g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