䙝
字义 反馈

复制

xiè ㄒㄧㄝˋ dié ㄉㄧㄝˊ

衣部 共17画 上中下结构 U+465D
汉语字典

衣部

17画

11画

上中下结构

xie die

xiè dié

YFUE

YGIV

SBSR

00732

465D

[41121431123543534]

䙝字概述

折叠展开

〔䙝〕字拼音是xiè,dié 部首是衣, 总笔画是17画。

〔䙝〕字是上中下结构

〔䙝〕字仓颉码是YGIV 五笔是YFUE 四角号码是00732 郑码是SBSR

〔䙝〕字的UNICODE是465D。 十进制为18013,UTF-32:0000465d,UTF-8:E4 99 9D。

〔䙝〕字的异体字是

䙝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同“”。

䙝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9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123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099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𡘋音薛。
說文》:私服。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註〕私居服。歐陽氏曰:从衣,中執也。
廣韻》:衷衣也。

又,《增韻》:衣破壞之餘曰褻。

又,穢也。
史記・石奮傳》厠牏。〔註〕呂靜曰:褻,器也、穢惡之穴也。

又,《正韻》與媟通,狎近也。

注解

〔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褻〕字拼音是xiè,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衣、埶

〔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è] ⑴ 內衣;便服。《説文•衣部》:“褻,私服。”《廣韻•薛韻》:“褻,衷衣。”⑵ 衣破之餘。《篇海類編•衣服類•衣部》:“褻,衣破之餘曰褻。”⑶ 輕慢;侮弄。《廣雅•釋言》:“褻,狎也。”⑷ 親近;寵倖。《禮記•檀弓下》:“(李)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⑸ 污穢;骯髒。如:穢褻;褻器。《禮記•内則》:“不有敬事,不敢袒褐,不涉不撅,褻衣衾,不見裏。”⑹ 不莊重。《北史•封懿傳》:“子繡外貌儒雅,而使氣難犯。兄女壻司空婁定遠為瀛州刺史,子繡為勃海太守,定遠過之,對妻及諸女謙集言戲,微有褻慢。”⑺ 熟悉。《論語•鄉黨》:“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

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䙝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䙝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徒叶切頁碼273頁,第1

異體𧜼

褺重衣也。从衣𡙕聲。巴郡有褺江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田俠反頁碼700頁,第1行,第1

褺重衣。從衣執聲。巴郡有褺江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徒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574頁,第6許惟賢690頁,第2

褺重衣也。

段注凡古云衣一襲者,皆一褺之假借。褺讀如重㬪之㬪。《文𨕖・王命論》。思有短褐之襲。李注引《說文》。襲,重衣也。《王命論》本作褺。李注時不誤。淺人妄改《文選》耳。《漢書・敘傳》作短褐之褻。師古釋以親身之衣。不知爲褺字之誤也。古書之難讀如此。

从衣。執聲。

段注徒叶切。八部。

巴郡有褺江縣。

段注今《地理志》、《郡國志》巴郡下皆作墊江縣。葢淺人所改也。據孟康曰:音重㬪之㬪。知《漢書》本不作墊江也。褺江縣在今四川重慶府合州。嘉陵江,涪江,渠江會於此入大江。水如衣之重複然。故以褺江名縣。

褺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37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687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522頁
4說文校箋第350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331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19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04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188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176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13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342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283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417頁【補遺】第17260頁
14通訓定聲第45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22頁【崇文】第2885頁
16說文句讀第1124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59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802頁,第3字

䙝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under garrments, intimate with, dirty; ragged, undress; thus -- to treat with irrev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