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译文及注释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文天祥在燕越被囚禁期间的心情感受。作者深感当前社会陷入了浩劫之中,风尘扑面而来,社会风气败坏,他身为文人士族,对这种境况感到痛心。然而,在囚禁之中,他静下心来传授方外学问,寻求内心的宁静。晴天时,他坐在狱中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真正的烈士是以名誉为代价甘愿牺牲的,而真正的圣人与世间物欲无关。在忙碌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追逐错过了往来时光,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也产生了偏差。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深思熟虑的品质。尽管社会风云动荡,文天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仍然保持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他在囚禁的环境下,通过静心传授方外学问和写作诗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抒发自己的思考。他通过狱中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真正的烈士和圣人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烈士是愿意为了名誉而牺牲的,而真正的圣人则超越了世俗欲望。最后,他指出了世间忙碌所带来的误判和错失,呼吁人们应该认清去来时的本质,回归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首诗词在表达文天祥坚守正道、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理解。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