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bái

拼音
fēi bái
注音
ㄈㄟ ㄅㄞˊ
繁体
飛白

飞白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飞白fēi bái

  1. 一种特殊书法笔画中露出一丝丝的白地,像用枯笔写成的样子。也叫飞白

引证解释

  1. 亦作“飞白”。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 东汉灵帝修饰 鸿都门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 蔡邕 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 宫阙题字广泛采用。 唐•张怀瓘 《书断》上:“飞白后汉•左中郎将 蔡邕 所作也。

    王隐、王愔 并云:飞白变楷製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李绰 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 蔡邕,在 鸿门 见匠人施堊箒遂创意焉。”
    唐•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
    清•赵翼 《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2. 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好写起人形欲图 殷荆州

    殷 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 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仁宗 万机之暇无所翫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清•钱谦益 《戏题万户部小像》诗:“荆州 恰好飞白 子夏 何妨戴小冠。”

  3. 修辞学辞格之一。白指“白字”,“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

国语辞典

飞白fēi bái

  1. 飞白书的简称参见飞白书」条。

  2. 白白字、别字飞白指将语言中的方言俗语、吃涩、错别故意加以记录援用的修辞方法。

网络解释

飞白 (词语概念)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创造的。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若发丝处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书画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飞白 (汉语修辞格式)

明知错误,故意仿效其错以达到滑稽、增趣目的的修辞手法叫“飞白”。飞白可以是记录或援用他人的语言错误也可以是作者或说者自己有意识的写错或说错一些话以求得幽默效果

使用的语言因素而言飞白又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逻辑飞白。语音飞白利用的是各种准确的语音如口吃、咬舌、方言。文字飞白利用的是文字使用上的错误。词语飞白利用的是用词上的错误。语法飞白利用的是语法关系上的错误。

飞白的字义分解

  • 拼音 fēi 部首总笔画 3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 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2. 在空中运动。 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3. 形容极快。 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 刀子飞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 流言飞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 飞桥。飞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 飞眼。 [更多解释]

  • 拼音 bái 部首总笔画 5

    白 [ bái ]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白色。白米。 2. 明亮。 白昼。白日做梦。 3. 清楚。 明白。不白之冤。 4. 纯洁。 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 空白。白卷。 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白忙。白说。 7. 没有付出代价的。 白吃白喝。 8. 陈述。 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 与文言相对。 白话文。 10. 告语。 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 丧事。 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 把字写错或读错。 白字(别字)。 13. 政治上反动的。 白匪。白军。 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白族。白剧。 15. 姓。 [更多解释]

飞白的分字组词

飞白的近音词、同音词

飞白的相关词语

【飞白】的常见问题

  1. 飞白的拼音是什么?飞白怎么读?

    答:飞白的拼音是:fēi bái
    点击 图标播放飞白的发音。

  2. 飞白是什么意思?

    答:飞白的意思是:①.飞白书的简称。参见「飞白书」条。②.白,白字、别字。飞白指将语言中的方言、俗语、吃涩、错别,故意加以记录或援用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