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chūn

拼音
biān chūn
注音
ㄅㄧㄢ ㄔㄨㄣ

鞭春的意思

词语解释

鞭春biān chūn

  1. 口:鞭打春牛以示迎春(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也称“打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引证解释

  1. 旧俗州县于立春日鞭打春牛,以祈丰年。也称“打春”。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 开封进春入禁鞭春参见鞭牛”。

    开封、祥符 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宋•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临安 府亦鞭春开宴邸第馈遗则多效内庭焉。”
    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进春》:“立春日,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

国语辞典

鞭春biān chūn

  1. 中国习俗于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

网络解释

鞭春

鞭牛又称鞭春牛或鞭春吴越地区特色传统民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语文化重要内容

鞭春的字义分解

  • 拼音 biān 部首总笔画 18

    鞭 [ biān ]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 鞭杆。鞭长莫及。 2. 用鞭子抽打。 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 教鞭。 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 钢鞭。竹节鞭。 5. 编连成串的爆竹。 鞭炮。小鞭。 [更多解释]

  • 拼音 chūn 部首总笔画 9

    春 [ chūn ] 1. 一年的第一季。 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 两性相求的欲望。 春心。怀春。 3. 生机。 大地回春。 4. 姓。 [更多解释]

鞭春的分字组词

鞭春的相关词语

【鞭春】的常见问题

  1. 鞭春的拼音是什么?鞭春怎么读?

    答:鞭春的拼音是:biān chūn
    点击 图标播放鞭春的发音。

  2. 鞭春是什么意思?

    答:鞭春的意思是:中国习俗于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