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é

拼音
pǔ dié
注音
ㄆㄨˇ ㄉㄧㄝˊ
繁体
譜牒

谱牒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谱牒pǔ dié

  1. 亦作“谱谍”。

  2. 记述氏族宗族世系书籍

引证解释

  1. 亦作“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三代 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谱谍独记世謚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唐•刘知几 《史通·书志》:“谱牒之作,盛於中古。 汉•有 赵岐 三辅决録》 晋•有 挚虞 族姓记》。 江 左有两 王 百家谱 中原《方司殿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矣。”
    夏衍 方志学与家谱学》:“谱牒记载一家一族的历史。这种著作形式始于 汉•代到 魏、晋、南北朝 时期非常流行 隋 唐 以后有所发展。”

国语辞典

谱牒pǔ dié

  1.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网络解释

谱牒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因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一百七十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

谱牒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4

    谱 [ pǔ ] 1.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 年谱。家谱。食谱。菜谱。谱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 2.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 歌谱。乐(yuè)谱。棋谱。画谱。谱号。谱表。 3. 编写歌谱。 谱曲。谱写。谱制。 [更多解释]

  • 拼音 dié 部首总笔画 13

    牒 [ dié ] 1. 文书,证件。 通牒。度牒。尺牒。 [更多解释]

谱牒的分字组词

谱牒的近音词、同音词

谱牒的相关词语

【谱牒】的常见问题

  1. 谱牒的拼音是什么?谱牒怎么读?

    答:谱牒的拼音是:pǔ dié
    点击 图标播放谱牒的发音。

  2. 谱牒是什么意思?

    答:谱牒的意思是:记述氏族世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