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

拼音
lí yuán xì
注音
ㄌㄧˊ ㄩㄢˊ ㄒㄧˋ
繁体
梨園戲

梨园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梨园戏lí yuán xì

  1. 福建南部流行一种古老戏曲剧种

    Liyuan opera;

引证解释

  1.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福建省 闽南 方言地区台湾省分大小梨园。大梨园为成人班子俗称老戏,又分为上路”和“下南”两派。小梨园又叫“七子班”为少年儿童班子。解放后三者合称“梨园戏”。基本曲调南音( 福建 南曲)。主要伴奏乐器有嗳(唢呐)、品箫(横笛)、三弦、南琶、洞箫等。

国语辞典

梨园戏lí yuán xì

  1. 流行于大陆地区福建省南部及台湾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是宋、元南戏的一个支派。有大、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有上路与下南两流派。上路多保留宋、元南戏剧目形式特点内容表现古代妇女不幸遭遇居多表演风格古朴。下南剧目多为明代传奇内容以讽刺反应社会现实居多表演风格明快、俐落。小梨园剧目多属男女爱情悲欢离合典雅精美

网络解释

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

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尚保留不少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清末高甲戏在泉州地区迅速崛起歌仔戏随即在漳州、厦门地区广为流传打城戏又以新的面貌出现梨园戏因之受到了严峻挑战班社日益减少范围日渐缩小连厦门的梨园戏也改唱歌仔戏。十九世纪40年代梨园戏濒临消亡

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宋时行省称为路,闽南泉、漳一带人称上头省份为上路故“上路”戏系指由浙江传入的戏曲。其剧目较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戏脚本,如《蔡伯喈》、《王魁》、《王十朋》、《朱买臣》、《刘文龙》、《孙荣》、《朱文》(即《朱文太平钱》存有《赠绣箧》、《认真容》、《走鬼》三出)以及苏秦》、《林招得》、《孟姜女》等。

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戏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1

    梨 [ lí ] 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是普通水果,品种很多。 梨膏。广梨。鸭梨。 [更多解释]

  • 拼音 yuán 部首总笔画 7

    园 [ yuán ]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 园子。园丁。园艺。园圃。 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 圆明园。公园。 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 园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园陵(帝王的墓地)。 [更多解释]

  • 拼音 xì,hū 部首总笔画 6

    戏 [ xì ] 1. 玩耍。 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2. 嘲弄,开玩笑。 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3. 戏剧,也指杂技。 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戏 [ hū ] 1. 〔於(wū)~〕同“呜呼”。 [更多解释]

梨园戏的分字组词

梨园戏的相关词语

【梨园戏】的常见问题

  1. 梨园戏的拼音是什么?梨园戏怎么读?

    答:梨园戏的拼音是:lí yuán xì
    点击 图标播放梨园戏的发音。

  2. 梨园戏是什么意思?

    答:梨园戏的意思是:流行于大陆地区福建省南部及台湾等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是宋、元南戏的一个支派。有大、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有上路与下南两流派。上路多保留宋、元南戏剧目和形式特点,内容以表现古代妇女不幸遭遇居多,表演风格较古朴。下南剧目多为明代传奇,内容以讽刺和反应社会现实居多,表演风格明快、俐落。小梨园剧目多属男女爱情与悲欢离合,典雅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