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hángxíng

拼音
tài háng bā xíng
注音
ㄊㄞˋ ㄏㄤˊ ㄅㄚ ㄒㄧㄥˊ
繁体
太行八陘

太行八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太行八陉tài háng bā xíng

  1. 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交通要道

引证解释

  1. 穿越 太行山脉 的八条通道。向为 河北平原 进入 山西高原 的交通要道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 晋•郭缘生 《述征记》:“太行 首始 河内北至 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陘:第一 軹关陘 (在今 河南 济源县 ),第二 太行陘 (在今 河南 沁阳县 ),第三 白陘 (在今 河南 辉县 ),第四 滏口陘 (在今 河北 磁县 ),第五 井陘 (在今 河北 获鹿县 ),第六 飞狐陘 (在今 河北 蔚县 ),第七 蒲阴陘 (在今 河北 易县 ),第八 军都陘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

网络解释

太行八陉

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地方

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山西的许多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晋郭缘生《述记征》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太行八陉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ài 部首总笔画 4

    太 [ tài ] 1. 过于。 太长。 2. 极端,最。 太甚。太平。 3. 高,大。 太空。太学。 4. 很。 不太好。 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 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更多解释]

  • 拼音 háng,xíng 部首总笔画 6

    行 [ háng ] 1. 行列。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我行二,你行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泪下两行。 5. 某些营业所。 银行。花行。商行。 6. 行业。 同行。各行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行棉袄。行几针。 行 [ xíng ] 1. 走。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 行装。行箧。行李。 3. 流通,传递。 行销。风行一时。 4. 从事。 进行。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行商。行营。 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 实际地做。 行礼。行医。行文。 8. 可以。 不学习不行。 9. 能干。 你真行。 10. 将要。 行将毕业。 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五行(“金”、“木”、“水”、“火”、“土”)。 12. 古诗的一种体裁。 长歌行。 13. 汉字字体的一种。 行书。 14.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八 [ bā ]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 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更多解释]

  • 拼音 xíng 部首总笔画 7

    陉 [ xíng ] 1. 山脉中断的地方。 2. 灶的边缘。 灶陉(灶边承器之物)。 [更多解释]

太行八陉的分字组词

太行八陉的相关词语

【太行八陉】的常见问题

  1. 太行八陉的拼音是什么?太行八陉怎么读?

    答:太行八陉的拼音是:tài háng bā xíng
    点击 图标播放太行八陉的发音。

  2. 太行八陉是什么意思?

    答:太行八陉的意思是: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